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钟乾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钟乾龙,.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J]. 建模与系统仿真,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036.
摘要: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空间技术、可视化技术、数字测绘技术及计算机图形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日趋成熟。运用三维GIS技术实现城市虚拟可视化场景已成为现实,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公安系统、电力电信部门及林业资源管理等众多领域。本文旨在探讨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分析其关键技术,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GIS;城市;三维建模;可视化
DOI:10.12721/ccn.2024.157036
基金资助:

1.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集成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技术手段,自其诞生以来,便逐步从二维向三维发展。三维GIS不仅继承了二维GIS的所有功能,还扩展了三维空间分析能力,能够更直观地展示空间对象的几何特征和属性信息。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作为三维GIS的重要应用方向,对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关键技术分析

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2.1.1 数据源类型

城市三维建模所需的数据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地面调查数据:通过地面测量、摄影测量等手段获取的详细地形地貌数据。

遥感数据:包括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等,提供大范围的城市地表覆盖信息。

GIS数据:如地形图、建筑轮廓图、交通网络图等,提供基础的地理空间框架。

专业数据:如地下管线、地质勘探数据等,为城市地下空间建模提供必要信息。

2.1.2 数据获取方法

地面测量:采用全站仪、GPS等设备进行实地测量,获取高精度的地形数据。

摄影测量:利用无人机、地面摄影等方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三维模型。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平台,获取大范围的城市影像数据。

传感器技术:如激光雷达(LiDAR)、地面穿透雷达(GPR)等,用于获取地下空间信息。

2.2 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分析是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关键环节,涉及数据处理、插值、统计分析等多个方面。

2.2.1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空间插值:利用插值方法填补数据点之间的空白区域,生成连续的三维表面模型。常用方法包括克里金插值、反距离加权插值等。

空间统计:分析空间数据的分布和相关性,揭示空间特征的簇集、热点和异常。

地理空间查询:从数据库中提取特定区域的数据或执行空间关系查询,如查找某区域内的建筑物、道路等。

2.2.2 GIS的作用

GIS在数据分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供数据整合、地图制图、地理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城市空间结构。

2.3 三维建模技术

2.3.1 建模方法

城市三维建模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面表示的模型、基于体表示的模型以及面和体集成的模型。

面模型:侧重于三维空间表面的表示,便于可视化和数据更新,但缺少内部属性记录。

体模型:侧重于三维空间实体的表示,适合空间操作和分析,但存储空间占用较大,计算速度较慢。

面和体集成模型:结合面模型和体模型的优势,既保留表面细节,又具备内部属性记录。

2.3.2 建模软件与工具

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包括Surfer、LeapfrogGeo、Gemcom等,以及GIS软件中的地质建模插件,如ArcGIS和QGIS的地质建模插件。此外,编程和脚本工具(如Python)也常用于自定义建模过程。

2.4 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是实现城市三维模型展示和交互的关键。基于OpenGL等图形开发接口,可以实现复杂三维模型的渲染和交互操作。

2.4.1 OpenGL基本原理

OpenGL是一个跨编程语言、跨平台的编程接口,用于渲染2D、3D矢量图形。它提供了坐标变换、光照模型、纹理映射和消隐技术等关键可视化技术。

2.4.2 渲染与交互

利用OpenGL技术,可以对城市三维模型进行实时渲染,并支持缩放、旋转、平移等交互操作。同时,可以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更为沉浸式的用户体验。

3. 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应用

3.1 城市规划

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直观、全面的空间分析工具。通过构建城市三维模型,可以模拟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评估其对城市空间、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2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领域,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和精度。设计师可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建筑物的精确模型,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审视设计方案,进行光照分析、结构分析、材料选择等。此外,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客户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从而在设计初期就实现多方参与和反馈,减少后期变更成本。

3.3 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涉及众多领域,如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为这些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例如,在交通管理中,通过构建城市三维交通模型,可以模拟交通流量、分析交通瓶颈、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在环境保护方面,三维模型可用于模拟污染扩散路径、评估环境影响,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公共安全领域,三维模型可用于模拟火灾、地震等灾害场景,进行应急演练和救援规划。

3.4 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强调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能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全面、实时、动态的城市信息。通过构建智慧城市三维信息平台,可以集成城市各类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可以对城市运行状况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4. 挑战与展望

4.1 挑战

尽管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数据获取和处理成本较高,尤其是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三维建模技术复杂度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此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据的不断增长,如何高效管理和利用海量三维数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展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随着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新型数据采集设备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数据获取将更加便捷和经济。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三维数据的处理、存储和共享将更加高效和智能。此外,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三维模型的展示和交互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和沉浸化,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管理等领域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支持。

5、结论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管理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构建精确、全面的城市三维模型,可以实现对城市空间、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和优化。尽管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该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性的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涌现出来,推动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明佳,金怡杉,孙国磊. 基于GIS的数字城市三维建模技术研究[J]. 环球人文地理,2017(18):39-40.

[2]安卫.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规划测绘数据整合系统设计[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7(6):82-85.

[3]李奕莹,陈娟. GIS在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 林业科技情报,2021(1):203-2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