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和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内容单一等,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寻求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首先,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明确问题所在。随后,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积极成长。
一、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学生普遍对古典文化缺乏兴趣和接触,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较弱。古诗词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与现代学生的生活和价值观有一定的脱节,导致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抗拒心理,只是机械地背诵和解析,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往往侧重于教授古诗词的形式、格律等基础知识,忽略了对背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理解。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古诗词的表面,缺乏对其背后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思考。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全面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1]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教学方法不合理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以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使之塞上》为例,可以更具体地说明这些问题。
教学方法不合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教授《使之塞上》这首古诗时,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将重点放在诗歌的形式和结构上,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诗歌情感和意境的体验。他们过分注重解读古诗词的字词意义,而忽略了诗歌背后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欣赏诗歌,限制了他们对诗歌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评价体系不完善是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在《使之塞上》的教学中,评价往往侧重于学生对诗歌的字句理解和背诵程度,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评价。评价标准主要依赖于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分析,缺乏对学生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容易使学生将诗歌教学视为应试内容,追求表面的得分而忽略了对诗歌的真正理解和欣赏。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着教学方法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和缺乏情境创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和互动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
三、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增加互动性
为了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增加互动性是一项重要策略。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可以采用多种互动形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创作诗歌或演绎诗词;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古诗词中的人物和情感。通过这些互动形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古诗词是情感的艺术表达,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是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情景再现、文化体验等方式,让他们亲身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与美。例如,在教学《使之塞上》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让他们亲自感受大漠风光、体验边塞的壮丽景色,激发他们对古诗词中壮丽景色和家国情怀的情感体验。此外,可以通过情感交流、心理描写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能力。[2]
(三)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关键策略。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体验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教学《使之塞上》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的边疆问题,让他们了解和关注当今边疆地区的发展和保护,进而加深对古诗词中壮丽边塞和家国情怀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方式,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古诗词的美和思想内涵。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需要通过增加互动性、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创设情境等策略来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从而达到品味诗词文化、陶冶美好情操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创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沟通和思维的启迪。通过教学中的互动、体验和创设情境,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内涵,培养起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样的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馨月.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2:3(139-141).
[2] 刘红波.古诗阅读,情操陶冶——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分析[J].魅力中国,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