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具备良好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制定明确教学方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机结合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学生技能等方面开展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逐渐建立知识体系,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逐渐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建模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的语言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描述,并且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数学建模,能把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方向的简化,并且利用数学语言对事物之间的数学联系进行解释。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把数学语言描述的结果代入实际问题进行验证,从而利用实际得出的数据去确认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否合理。如果两者相符,那么通过数学建模得出的结果就可以作为结论;如果不符合,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建模进行优化、完善或者重建,直到得出一致的结论,并且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发生的问题。
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建模教学时,需要遵循目的性原则,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需要通过进行数学建模让学生学会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因材施教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建模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对建模教学的理解也必然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让学生有效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知识体系、个性特征等开展针对性的数学建模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三)难度合理原则
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促使建模教学真正发挥成效,就要遵循难度合理的原则。如果难度过低,学生就会觉得太容易,很难有兴趣去进行探究;如果难度过高,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长此以往,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对难度进行把握,保持难度在一个合理适当的范围,既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乐于去进行探究,同时,难度也不宜过高,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在当前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与实践已成为推动数学教学发展的关键。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学校应积极推动和支持教师深入学习数学建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理解和把握数学建模素养的核心意义及其价值。教师应深入研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明确数学建模素养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尽管初中阶段对数学建模素养的要求不高,但它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考虑到高中数学知识更为抽象和复杂,教师应注重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适当引入数学建模的初步概念,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向,将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数学建模素养能够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考虑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教师参与数学建模相关的知识竞赛和培训活动,以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引导教师深入领悟数学建模素养的内涵。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建模的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强化学生数学建模知识的掌握
通过分析调查得知,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基础往往较为薄弱,不够扎实,而学生也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这会影响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于这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时应基于这一方面因素加强开展针对性教学,应逐渐提升学生建模能力。在教学中需要基于教学内容优化扩展数学模型内容。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分析,在函数、方程等方面则有着数学建模思想,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重要载体。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深入解读数学模型,而教师应强化学生数学建模知识的掌握,辅助学生打下良好数学建模基础。数学建模体现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重要途径。因,学生在数学建模时应基于具体问题,通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具体呈现,并且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此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应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需要基于教学内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更加有效、有针对性地学习,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而且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而这也提高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丰富了生活经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结语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分析和讨论,我们认识到数学建模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未来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些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承权.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落实研究[J].考试周刊,2021(7):62.
[2]毛红梅.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