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薄弱生课堂教学有效研究
李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健,. 高中化学基础薄弱生课堂教学有效研究[J]. 应用化学学报,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9484.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化学基础薄弱生在学习过程中常面临诸多困难,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影响学习效果。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基础薄弱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化学基础薄弱生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5.159484
基金资助:

高中化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化学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基础薄弱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成绩难以提升。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化学基础薄弱生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教学在高中化学的深耕,犹如一股清泉,激活了传统课堂的沉闷。它不仅革新了“填鸭式”教学,更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手段,让化学知识跃然屏上,生动直观。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为他们搭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广阔舞台,全面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步提升。具体而言,多媒体课件通过融合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复杂的反应机理直观化、形象化,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主动和高效。同时,在线学习平台的建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灵活安排学习进度。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此外,社交媒体等互动工具的应用,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和深入。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种互动式的交流方式,不仅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创设真实情境

为了吸引基础薄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其对化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建立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作为导入,以真实、生动的景象吸引学生关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前阅读教材内容,挖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在导入阶段利用图片、视频、动画、故事等作为素材,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学习环境,驱动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现象进行思考,由此揭示教学主题。这样的导入方式,区别于常规导入更具趣味性,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其对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以“氯气及氯的化合物”教学为例,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氯气的发现过程,在探究氯气实验室制法期间能运用发展、相互联系且对立统一的观点理解化学变化,认识化学理论对人类生产的积极影响。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视频中为学生介绍了自来水厂常用的几种水处理消毒技术。驱动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自来水厂水源需要消毒的原因,通过氯气消毒技术的应用深刻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围绕视频内容,在真实的情境下学生初步认识了氯气,并产生对氯气的研究热情。借此机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工业上对氯气需求量较大,如何才能制备氯气?科学家们为制备氯气都做了哪些实验?这样,在教师的持续追问下,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延伸,学生将通过探究氯元素发现史,进一步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促进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发展。

三、优化实验教学

目前,在新高考背景下根据实验考查目的的不同,可将实验情境分为三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情境、物质制备与纯化情境,以及探究实验情境。为了提高基础薄弱学生对实验学习的重视程度,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自主实验,依靠教材、教师的辅助与引导,通过合作来顺利完成实验。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实现过程性评价,围绕实验内容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既能够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顺利实现理实合一,提高学生对实验学习的重视程度,尽量避免在解答实验相关类型题目时失分。

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为例,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需要认识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生活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围绕学习内容,教师结合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关于“乙醇的性质”探究实验,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践,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期间,各组成员需要利用教师提供的金属钠材料,使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的煤油,并用小刀切去表层,将其投入盛有1mL的无水乙醇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操作期间,教师需要观察各组成员的协调性与合作意识,并实现过程性评价。如遇学生合作意识不足,教师可以做出调整,重新安排合作成员或引导学生交流。围绕实验,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实验中金属钠与煤油和无水乙醇是否发生反应?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基于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在归纳、整理期间进一步了解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式,深化对“官能团”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同时,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还可以对实验内容做出调整,设计成与新高考考核方式相同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结语

高中化学基础薄弱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真实情境、优化实验教学等方法,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效和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和运用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策略,不断完善和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以此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兆燕.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化学学困生提分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4,(09):55-57+70.

[2]郑茹美.高中化学学困生内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3,(03):121-12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