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承载着传承文化、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审美情趣的重要使命[1]。面对82首经典古诗词的教学任务,我们不仅要追求知识的传授,更要探索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心中生动的景致,如何让这些千古绝唱跨越时空与学生产生共鸣。
一、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诵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游山西村》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逐句解读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在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解释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接下来,教师可以示范朗诵诗歌,让学生听到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解释一些朗诵技巧,如停顿、重音和抑扬顿挫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朗诵练习。学生可以先分角色朗读,每个角色负责一部分诗句的朗诵。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朗诵的技巧和表达效果。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诵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发挥朗诵的方式和风格。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古诗词朗诵的乐趣和魅力。通过以上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古诗词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朗诵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对《游山西村》这首诗歌的学习和朗诵,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美好和丰富内涵。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构建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是情境创设策略的关键部分。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策略,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复原和呈现古诗词背后的历史与文化[3]。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或者重大历史事件来勾勒出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对诗歌产生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生平心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地图、历史文献的摘录等,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过去的文化风貌,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知力。进一步地,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或模拟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古代文人雅士的角色中,模拟古代的文人交往、诗会等活动,以此营造一个近似于历史真实的文化环境。通过这样的互动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韵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或者博物馆,让他们在实际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古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的感官认知和情感体验得到全面激活,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艺术价值。
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运用情境创设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人的情感。首先,教师可以从构建历史背景入手,向学生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他所处的三国时期以及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综合身份。教师可以讲述曹操统一北方、积极准备对抗南方的故事背景,以及他在碣石山上观海时的心境。通过展现这一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所蕴含的豪情与抱负。在文化环境的构建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展示碣石山和渤海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曹操观海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此外,播放海浪声、海鸟叫声等自然声音,可以营造一个更为真实的学习场景,帮助学生在感官上体验诗中所描述的“洪波涌起”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宏大景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模拟活动,如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曹操及其他三国时期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讨论会,讨论他们对国家未来和个人抱负的看法。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观沧海》诗歌的理解,还能够体验到曹操及三国人物的历史情感和志向。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资源、电子课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4]。
以初中语文古诗词《钱塘湖春行》教学为例,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更为深入。可以进行以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教师让每个小组仔细阅读《钱塘湖春行》的课文和相关注释,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进行讨论。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诗中的意境、作者的写作意图、诗句的理解等问题。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2)小组分工合作: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承担不同的任务。例如,一个学生负责查找关于《钱塘湖春行》的背景资料,另一个学生负责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还有一个学生负责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3)小组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完成对《钱塘湖春行》的学习和分析后,可以进行展示和分享。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口头报告、PPT演示、朗诵等方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评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小组展示分享,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5]。(4)小组评价反思:在小组展示分享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反思。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其他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通过小组评价反思,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语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心,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古诗词的世界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 柳娜.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谈[J].才智,2020(1):184.
[2] 江宝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甘肃教育,2019(4):94.
[3] 张歆沂,杨其勇.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9):89-92.
[4] 马元浩.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解析[J].教育观察,2020(11).
[5] 赵玉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