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
纪日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纪日宇,. 浅谈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J]. 当代中文学刊,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3.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来源。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古诗词中体悟更多文化、更多情感、更多精神。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途径
DOI:10.12721/ccn.2024.157063
基金资助:

古诗词是一种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但是,现阶段的初中古诗词教学依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探寻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来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语言凝练而深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而现如今初中古诗词教学面临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与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兴趣有关。比如说,许多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古诗词教学中,还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对诗句格律、韵律等形式的讲解,而忽视了对诗词内容、情感和意境的深入剖析。这导致学生虽然能够背诵诗词,但对其内涵和美感缺乏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对于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

二、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解析意象,挖掘内蕴

大多数古诗词的意境较为深远,想要让学生真正了解诗人寄托于诗词的情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解读古诗词意象,引领学生由表意学习发展到内蕴挖掘,实现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高水平发展。

以九年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意象”的内涵,以便更加准确地解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挖掘其内蕴。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一物品,自己的内心会产生什么感受?”如,学生看到钟表会想到时间的流逝,甚至还会因此产生紧张感,看到水饺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回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由此,教师可以引出古诗词中意象的定义,即浸染了诗人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学生在具体的尝试中明确了古诗词意象的挖掘方向,为学生开展更高质量的古诗词鉴赏提供机会。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挖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意象,鼓励学生从整体出发,挖掘各个意象的内蕴。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明月”,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仕途失意和对弟弟的思念,还暗含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思考。通过理解意象,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主题、情感等形成准确认识和把握,以此为基础逐步完成古诗词鉴赏。意象是古诗词创作的重要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一突出特点,积极挖掘古诗词意象的内蕴,由此丰富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学习成果,深化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

(二)诠释情感,提升语感

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对古诗词情感的把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要立足学情因需施教,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助力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九年级《渔家傲·秋思》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与《渔家傲·秋思》主题相关的音频,引导学生在这一背景下进行阅读,初步感受词中蕴含的诗人情感,为学生语感的提升做好铺垫。读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时,学生仿佛看到了一位须发花白的老人站在军营,望向远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准确把握古诗词主题、情感,还能形成一定的古诗词语感,助力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推动古诗词鉴赏教学背景下学生语感的进一步提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与此句式相似的古诗词,总结此类句式的阅读方法、解读技巧等。如阅读和鉴赏“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芳容变,好将憔悴教伊见”等句式时,要做好主题的升华。如此,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支持下形成一定的语感,助力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全方位发展。语感是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的重要元素,为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词情感、理解古诗词内涵,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诠释古诗词情感。

(三)延伸阅读,鉴赏教学

古诗词是古代诗人和词人表达自己情感、抒发自身情怀的主要途径,形式多样、主题多变,按照题材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边塞诗、怀古咏古诗等。教师要关注延伸教学,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知识,推动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九年级《满江红(小住京华)》的教学,教师可以从词牌名“满江红”出发,带领学生开展延伸阅读,为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机会。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搜索以“满江红”为词牌名的古诗词,如《满江红·暮雨初收》《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浩浩长江》《满江红·敲碎离愁》等,并引导学生梳理这一词牌名的格律,即,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五句五仄韵,为学生古诗词鉴赏的展开提供更多有效切入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满江红(小住京华)》一词的主题出发,推荐同主题古诗词,如《卜算子·咏梅》《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定风波·红梅》等,以此深化学生对该词主题的把握,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形式众多、题材众多、主题众多,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从一点出发,不断向外延伸,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储备,为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三、结语

总之,针对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应改变传统的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引进多种教学方法。教师也应该积极开发并利用古诗词教学资源,通过解析意象挖掘诗词内蕴,还应多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诠释情感,提升语感,最后教师还应实施延伸阅读,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意蕴丰富的古诗词,更好地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

参考文献:

[1]季林林.基于文化自信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作文,2023,(40):29-30.

[2]杨安琴.审美教育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究[N].科学导报,2023-10-10(B0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