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属于当前医疗体系的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进行常规的检查,或者进行高端检测的器械水平也在飞速的发展,使得患者得到了更为先进、高效的以及安全的医疗服务。先进技术的使用,说明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因趋于复杂化,增加了维修工作的难度[1]。生物医学工作是将生物学、医学以及工程学相结合的特殊学科,通过相对较为独特的视角,使得我们可以更好的对医疗设备进行诊断和维修。作为纯技术的使用,有效的融入了生物学的原理以及方法,确保维修的整个过程科学化更为明显。当前若医疗器械发生故障后,会影响诊断结果,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的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一、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已经深入到了每个医疗流程当中。不论是初诊或者是深入治疗,最后在患者的康复诊断,为医生以及医疗团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帮助。设施的稳定以及可靠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当前医疗器械逐渐趋于复杂化。维修以及维护期间也变得越来越为复杂且专业,这也充分说明了维修的重要性。
1.1医疗器械故障后对患者的安全以及医疗服务的影响
不同的医疗器械其功能和场景存在差异。一旦发生故障会导致医疗流程被影响。若为急诊或者重症患者,一旦器械中断会影响患者生命。而且影像设备若发生故障后会影响对患者机体的状况进行评估,易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若器械发生故障后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1.2维修质量对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影响
医疗器械的维修不是单纯的修补,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对设备深入了解,对故障进行诊断,给予有效的修复。为器械提供高质量的维修可以保证器械在修复后恢复到最佳的工作状态,有利于促进器械性能的提升。在维修期间若不适当或者不准确,会导致器械在使用期间发生其他问题或者故障,导致其性能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器械发生了永久性的损伤[2]。维修质量对设备的寿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关乎了医疗机构的声誉,患者的信任。
二、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质量评估
生物医学工作属于跨学科领域,与医学和工程知识以及技能相结合。有利于医疗器械在维持期间得到更高的维修质量,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2.1评估方法
生物医学工作不是单纯的局限于工程原理。涉及到了较多的数据处理,通过模型建立,模式识别,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但维修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各类的传感器、控制器、电路、其他硬件。从理论研究出发,对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可能导致其出现失效的原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统计学、系统工程、信号处理有效融合。
2.2生物传感器的评估意义
当前的医疗器械,传感器拥有更为关键的作用。传感器可以用于掌握患者的生理参数,也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选择微型的传感器,尤其灵敏度较高且选择性较高的传感器在医疗器械维修中被广泛应用[3]。掌握设备内部的温度、湿度、振动,对器械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掌握当前存在的问题,给予预防性的维修[4]。
2.3建立模式识别和数据分析相结合
传统的维修需要工作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判断,并合理进行操作。但基于数据的方式,选择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可以促进医疗器维修得到革命性的改善。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对故障源进行定位,给予针对性的维修。
三、医疗器械维修当中的问题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器设备的功能增加、性能增加,对维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到的技术、人力、培训、环境、经济。
3.1器械的复杂性对维修带来了较大的难题 ,当前医疗设备功能不再单一,需要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领域相结合。合理的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确定机械故障的原因。
3.2技术更新速度和维修技能匹配问题
当前技术和疗法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维修人员需要拥有熟练的维修技能,同时也需要对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维修方法进行分析,要求维修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习以及适应能力。
四、改进方案
当前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医学工程不断发展,为医疗设备的维修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方法。
4.1选择先进的传感技术、数据分析,优化相关流程
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实时的捕相关的工作参数,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相结合,取得当中更为有价值的信息,对故障进行预测并分析原因,识别可能存在的机械问题。
4.2仿生学原理以及故障诊断和修复
仿生学,是通过仿模自然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设计、创新,使得医疗器械在维修期间拥有足够的洞察能力,对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行模仿,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5]。
4.3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技术的快速更新需要维修人员努力的提升自身的技能,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可以确保维修人员拥有更新维修的技能,培养可以提升团队的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使得维修的过程更为高效且安全。
五、结论
医疗器械维修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背负的责任也较为重大,如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看到的,技术进步的同时虽然带了较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挑战,医疗器械维修是这一趋势的重要挑战,维修期间一旦有小失误,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因为合理的做好器械维修管理,为相关领域提出参考,保证临床安全。
参考文献
[1]万遂人,顾晓松,骆清铭,等.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方向和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突破点[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0(4):543-548.
[2]戴建武.医工结合的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思考[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3, 46(06):481-488.
[3]王国利.探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维护保养与质量控制管理[J].清洗世界, 2022, 38(5):3.
[4]高伟达.医疗器械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0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