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实践
戚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戚莹,.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实践[J]. 当代中文学刊,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090.
摘要:
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合唱形式进行诵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 小学合唱社团;古诗词吟唱;文化自信
DOI:10.12721/ccn.2024.157090
基金资助:

在当今社会,文化自信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重要素养,而文化自信的培养应从小抓起。通过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信,进而构建起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是我国悠久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情感和人生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至关重要。通过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古诗词具有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通过合唱社团的形式进行吟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和谐统一地表达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现状

(一)内容选择单一,缺乏多样性

在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时,部分合唱社团往往只是固守于少数经典古诗词的演唱,内容选择单一,缺乏多样性。这样的做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全面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应该在选择歌曲时,不仅要包括古代名家的经典作品,还应该注意引入一些现代诗人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吟唱中感受到文学的多样性和时代的变迁。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有些合唱社团在进行古诗词吟唱教学时,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机械式的反复练习,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可以结合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三)培养效果有待提升,缺乏长期规划

有些合唱社团在进行古诗词吟唱教学时,注重的是眼前的表现和效果,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这样容易使教学陷入功利性,忽视了文化传承的根本意义。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通过古诗词吟唱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学的持久兴趣,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优秀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可以开展古诗词吟唱活动,通过音乐的形式结合古诗词的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古诗词作为合唱曲目,邀请学生参与学唱,并通过分组练习、集体排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他们从多维度去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内涵。通过合唱演出和欣赏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享受音乐的美感,还可以领略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教师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作为合唱曲目,此诗代表了唐代壮美诗风,蕴含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沉思的意境。在排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王之涣和《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教师分别指导学生练习诗歌的吟诵和合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学生们在分组练习和集体排练中,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努力,逐渐掌握了《登鹳雀楼》的演唱要领。他们通过细致的指导和反复排练,逐渐提升了合唱的质量和统一度。

最终,在校园音乐会上,小学合唱社团带着《登鹳雀楼》的合唱作品登台表演。学生们通过歌声传达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展现,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骄傲。这样的古诗词吟唱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还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情感,增强了文化自信心,为他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唱腔和音韵的表达

在合唱活动中,除了注重古诗词的意境表达外,还要重视唱腔和音韵的表达。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音韵特点,合理运用声音和节奏,以展现古诗词的美感。通过声乐指导和表演技巧训练,提升学生的声乐表现力,使合唱作品更具感染力与艺术美感。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活动时,可以结合古诗词的音韵特点,注重唱腔和音韵的表达。例如,选择旋律优美、富有韵律感的古诗词,通过声乐老师的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吟唱技巧和呼吸方法,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时,在排练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细致的指导和反复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古诗词吟唱的技巧,展现出更加出色的音乐表现力。

举例来说,小学合唱社团选择了明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作为合唱曲目。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喜庆场景,充满了节日气氛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排练过程中,老师向学生解释了《青玉案·元夕》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并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然后,对曲目的唱腔和音韵进行分析,教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达词句之间的情感转折与互动,使音乐与诗意完美结合。通过声乐指导和反复练习,学生们逐渐掌握了曲目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并在合唱中展现出更加自信与专业的表现。他们的合声协调度和音准得到了极大提升,将古诗词的美感通过声音传递出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艺术印象。

通过这样的古诗词吟唱活动,小学生不仅锻炼了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他们从中获得了文化启迪和情感熏陶,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在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的古诗词要有意识地进行传承与弘扬,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吟唱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创新与个性。在传统古诗词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合唱编排、声部创新等方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获得审美愉悦,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以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这首词写人生沉浮,抒发了苏轼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充满了个性和创新精神。在合唱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水调歌头》的内涵,并鼓励他们在合唱中体现出对词意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除了传承苏轼的文学情感,也鼓励学生通过创新的声部编排、音乐处理等方式,展现出个性化的表现。学生们可以尝试通过变换声部分配、加入合唱和独唱的组合等创新方式,使整个合唱作品更具个性和新意。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展现出对古诗词传统的尊重和对自我的发挥。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表达能力,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希望学校和社会能够更加重视文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学习机会,让文化自信成为每个学生心中的底色,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陈巧莲.试论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古诗词歌曲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11):131.

 [2]李枫.“古韵新声构筑桥梁”——探索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课堂应用的新模式[J].北方音乐,2020(17):207-208.

[3]魏琳.古诗词歌曲教学在高师声乐课中的应用价值[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02):91-9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