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发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中人际关系的频繁性等特点。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为了顾及教学的整体贯性,通常是由老师在课前设计好课的思维结构、组织教法等,尽管也能考虑到学生的学法,但课始终还是按老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尽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较长的练习时间,但是学生却很少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创新过程中的创造尝试可能与教师的要求以及动作技术要求存在距离,教师把学生的这些表现视为越轨、捣乱或者“叛逆”。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的能力,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实践的余地。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
为此,我在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循环教学中作了一些教学变革,变化了体育课准备部分的教学方法。一年级让学生了解准备部分的功能方面,如说说老师对实践课准备部分设计安排的思路,谈内容与基本部分的衔接、游戏的设计、规则的制定、所教徒手操的身体活动部位、顺序及徒手操的编排原则,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将所学过的徒手操进行串编。同时在课前的准备活动由学生分小组的形式各自来创编徒手操。二年级则要求学生锻炼口令及指挥能力,尝试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对准备部分的设计并让同学们都能接受。这样每学期开始前,我就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张贴于教室,让学生事先知道我的教学内容,根据我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三年级则完全让学生组织准备活动,学生通过近二年的自我设计创新,每个班都能形成不同的特色,体现出自己的风格,真正做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学生在以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一、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方面
(一)角色转换能力
平时,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学生都属于从属的地位,尽管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但学生却希望能获得尊重,或者说能有一定的决策性,使自己的主观意识能被家庭、社会所接受。让学生直接参与准备部分的运作,在形式上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在心里上是对学生的支持,使他们大胆地投入到主观实践中,获得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二)自信与受挫能力
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能力差的学生把上体育课当成一种负担,教师的每节课不可能完全照顾到全部的学生,课堂上的要求以及目标达成度是按班级的平均水平而制定的。因此,这些学生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引起恶性循环。让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和心理水平对准备部分进行组织实施过程中,亦有不妥之处,容易受到挫折。教师应注意鼓励他们,并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引导他们动脑筋;靠意志去克服和解决生理和心里的困难和障碍。
二、培养学生活动能力方面
(一)自我管理与督查能力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不管是家庭、企业及到社会都必须科学的管理,都必须科学的管理。为了让学生能尽早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在我们的教学中置换学生和老师角色,让他们来领导、管理和督查同伴,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准备部分组织实施的锻炼,使他们既明白道理,又提高了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管理和朴素督促的能力,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组织能力
教师是课的组织实施者,学生是实施对象,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下,完成课的任务或者达到课的目标,学生处于被动或协从的地位。让学生站上“讲台”,完成处于主动地位,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对提高他们的纪律性、应变能力、科学安排内容与场地布置都有积极性的意义。
1、纪律性。提到纪律学生往往感到头疼。长期单一呆板的固定的活动模式,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感,这要求教师变换教法和内容,让学生组织实施准备部分的教学改革,使学生既能对体育重新产生兴趣,不能体验到纪律是保证的含义。当我们的学生在组织活动时,由于实施者与被实施者年龄、兴趣相仿、心理发展水平处于同一阶段,故他们采用的手段与方法都带有明显的年龄及兴趣特点,易被大家接受。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实施者都希望被大家支持和接受,这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因而更懂得了互相尊重的意义,升华了对法律一词的理解。
2、应变能力:“处变不惊”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表现,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 ,健康的体魄,还要有优良的心理品质。学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偶然发生的事情,教师应主动帮助和指导,妥善处理,使学生的应变能力逐步得提高。
3、合理的安排内容和布场地能力,让学生自行安排,这可反映学生整体性,逻辑性,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实践,便他们从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感性的认识,再升华为理性思维,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国。
(三)实践能力
1、创造能在平时实践课所积累和理论的讲解,学生对徒手操,游戏等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 加工及动作和游戏设计,进一步调运和启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创造能力
2、评价能力,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教师的评价只从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方面作为评价,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兴趣、动作情感、道德、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评价给学生自身设计完成的活动过程中,互相之间以相同身份进行评价,直接提出表扬或建设,且评价的标准符合其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然而,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由学生组织实施,在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亦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果,为其终身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启明.体育教育实习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吴兆祥,现代学校体育科学.安徽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