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微创和视野宽阔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腹腔镜成像系统,能够观察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孕囊位置以及数量[1],并且还能根据手术需求扩大视野范围,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了解患者的个体状况[2],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保温护理,使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得到提升。医务人员认为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配合护理,才能保障患者的康复[3]。术后恢复是手术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术后护理管理质量不仅影响整台手术质量,还有可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术后护理管理,是保障病人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的关键。病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护理管理方法,在各病区均有实施,且均获得了较好的反响。有学者研究认为,病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模式应用于病房能有效满足当前术后胃肠道护理工作现状,是提升术后护理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但也有部分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手术患者。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时,选择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以异位妊娠患者为例,分析相关临床指标,将结果呈现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间接治的20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应用传统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每组10例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均选择腹腔镜下妇产科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年龄介于23~36岁之间,平均年龄(25.3±2.8)岁。
1、纳入标准
①患者入院时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机体状况相对稳定和耐受本次实验;②患者本身或患者家属对实验表示知情且同意;③患者不合并全身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
2、排除标准
①患者认知异常,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疾病;②患者风险评分较高,无法耐受后续时间的调查;③患者家属强烈反对本次实验,或患者本身强烈反对本次实验;④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研究接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通过,确认患者基本资料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1、传统护理(对照组):其中包含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病房管理,做好患者的日常查房,但在查房过程中仅与患者进行常规的病情交流,常规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常规对患者进行康复注意事项指导,常规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2、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实验组):
(1)术后快速康复护理措施
在完成患者的手术治疗后,为了保障患者的快速恢复,首先需要将患者调整为平卧位,并且迅速为患者加盖棉被或者棉毡,尤其需要加强患者的腹部保暖。当患者苏醒以后,护理人员需询问患者的感受,并且在患者等待苏醒期间,护理人员可以轻轻触碰患者的四肢,确定患者的个体状况,使患者的体温时刻处于监控状态,避免出现低体温的情况。护理人员在与苏醒后患者沟通时,应当以良好的语气和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的治疗作用效率得到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接受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由于腹腔镜手术在完成时不涉及到患者的肠道,在患者接受手术后大约4~6小时即可为患者提供流质饮食。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放松腹部肌肉,尽可能减轻患者的腹部切口张力,并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为患者制定对应对应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可以通过理疗或者注意力转移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腹部疼痛感。
(2)术后快速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24 h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下床后应有家属或护理人员搀扶,避免患者跌倒。下床活动应每天坚持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延长下床活动的时间,加大活动强度,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积极告知患者术后饮食方案,避免患者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嘱咐患者多饮水,促进胃肠道的反射运动,加快胃肠道蠕动和肛门排气排便。
1.3 评价标准
护理结束以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疼痛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另外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病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评估所有患者的术后护理管理质量,采用量表评分法,内容包含18个项目,量表总分100分,术后护理管理质量越高,量表评分越高,相反则越低。另在病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统计病房术后护理相关胃肠功能损伤事件发生率,计算总发生率并比较,总发生率越高,表明术后护理管理质量欠佳。实施前后使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对本次术后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情况,问卷总分100分,根据得分差异划定层级,总满意率等于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统计数据应用SPSS21.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处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SAS、SDS评分选择分别应用X2与T进行组内比较,并对组间差异进行分析,若P<0.05说明组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手术完成后,由医务人员记录患者的手术质量,评估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对比(x±s)2.3 术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胃肠功能损伤事件发生率
病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术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实施后高于实施前(P<0.05);病房术后护理相关胃肠功能损伤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实施后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3。
表3 术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胃肠功能损伤事件发生率2.4 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
试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x̄±s) 3讨论
在临床中,基础护理是针对患者身体上的护理,而没有重视其心理状态,可能会由于对疾病不了解或者对手术的恐惧,导致患者存在恐惧焦虑等情绪,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4]。虽然腹腔镜属于微创手术,但还是有必要配合术后快速康复护理,通过多方面来避免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低体温的情况,有助于做好患者的保护,护理起来也会更加轻松,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还可提升其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加速其预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5]。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对于妇科疾病治疗的效果较好,但腹腔镜术中 CO2气体、手术应激及麻醉药物等影响患者术后多可出现胃肠道蠕动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对于患者术后的康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需要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在手术前、手术期间以及术后恢复期都需要采用综合的保温措施。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手术前中后期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6],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低体温的状况发生,可以采用安全简便的保温措施,来对手术状况进行动态调节[7],减少热量散发,进而保障患者的体温,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尽量避免手术中和术后出现低体温的情况[8]。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有所不同,故而在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康复护理方案的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合理的调整。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实施术后快速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其疼痛评分,帮助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的胃肠功能蠕动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推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