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李永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永燕,.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459.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自豪感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多重价值及实践路径。通过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策划主题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鼓励拓展阅读,旨在全面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这些举措不仅为语文课堂增添了丰富内容,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培育了他们的文化传承自觉、爱国主义情感及优秀品德。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459
基金资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助力全面发展。本文将从教学价值和实践策略两大维度,探讨如何有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其未来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教学价值。它不仅能够塑造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对历史故事、古代诗文等的学习,指引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这种融入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如诚信、孝顺、礼仪、谦虚等,都是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元素,如诗词、故事、历史、艺术等,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诵读唐诗宋词、分析古代故事戏剧、引入传统艺术等,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动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在教学中营造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汉字真有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探索汉字的历史长河与演变轨迹,凸显其作为中华文化独特载体的非凡地位。通过细致讲述汉字的起源故事、解析造字智慧及其随时代变迁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对汉字文化的浓厚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生动展现汉字的演变脉络、多样书体的书法艺术之美,以及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这些视觉盛宴不仅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引领他们深入体会汉字的形态韵味与文化内涵。此外还可以策划汉字创意实践活动,诸如汉字书写大赛、汉字故事创作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书写汉字,围绕汉字编织创意故事。这样的动手实践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也促使他们在创作与体验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通过这一系列情境教学,学生将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环境,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直观而深刻地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他们的文化传承之旅铺设坚实的基石。

(二)以主题活动为媒介,锻炼学生探究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作为一种生动、有效的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策划一系列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例如,在“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策划一系列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如举办古诗词朗诵大赛,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捕捉诗歌的节奏,深入体会其意境与情感。同时,开展古诗词手抄报创作活动,鼓励学生选取一首诗歌,通过书写、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意境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深入剖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深层哲理。这些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深化他们对诗歌内涵的认识。通过此类教学方法,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教育价值。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锻炼了探究精神,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拓展阅读,深化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这种方法旨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牛郎织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经典民间传说,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拓展阅读活动。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原文,了解牛郎织女的基本情节和文化背景,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道德寓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推荐与之相关的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如“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艺术等方面的资料,如七夕节的由来与习俗、中国古代的纺织文化等,以加深学生对“牛郎织女”故事及其文化背景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能在比较阅读中领悟不同故事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营造学习氛围、设计主题活动以及拓展阅读等多种策略,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策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张玉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的价值与策略[J].华夏教师,2023(11).

[2]吴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3(4):51-5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