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关于学校的管理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还会妨碍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优化学校管理,有效整合资源,激发教育活力,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助力其成长成才。
一、农村学校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农村学校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仍深陷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之中,这些学校的管理理念显得尤为滞后,未能紧跟时代步伐,缺乏对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深入探索与创新引入。它们往往沿袭着过往的经验与做法,忽视了教育环境的变迁与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导致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效率低下。这种现状不仅限制了学校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还使得农村学校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高要求。
(二)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中普遍处于劣势地位,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便是师资力量的匮乏与结构失衡。这些学校常常面临优秀教师严重短缺的困境,加之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教育教学工作难以高效运转。更为严峻的是,由于职业发展机会有限、生活条件艰苦以及待遇相对较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许多优秀教师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或更发达地区任教,这无疑加剧了农村教育质量的下滑趋势。同时,农村学校内部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普遍滞后,缺乏系统的培训与学习机会,难以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难以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这一系列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新时期农村学校管理的改进策略与实践
(一)创新管理理念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农村学校亟需引入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以破解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强调以人为本,即将师生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与个性化发展。同时,依法治校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原则,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管理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为了深入贯彻并有效落实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农村学校亟需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在于明确界定各级管理岗位的具体职责与权限,确保每一项管理任务都能找到对应的责任人,从而形成权责界限清晰、组织架构合理、人员分工明确的管理网络。通过这样精细化的管理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校整体的运行效率,还能激发每一位教职工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促进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着重优化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冗余步骤,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管理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从而显著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这种优化也有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能够精准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领域,如改善教学设施、提升师资力量、丰富课程内容等,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环境。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缓解农村学校普遍面临的师资短缺、专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此,应加大农村教师招聘力度,通过拓宽招聘渠道、优化招聘政策、提高招聘效率等方式,积极吸引更多有志于农村教育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包括工资、福利、住房、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以增强岗位的吸引力,减少优秀教师的流失。
另外,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教师管理,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过于生硬,缺少温度,不符合人本理念的相关要求。因此,学校管理工作者应遵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配置原则,搭建科学的人才结构,并灵活调整工作方式,进行人性化管理。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应以高标准严格筛选出品行良好、业务能力强且适合开展教学工作或学校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同时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引导其将人本理念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为了全面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提升教学条件为基础,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增加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拨款,确保学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和教学资源的采购。通过改善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硬件设施,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四)促进家校合作
为了构建更加和谐、紧密的家校关系,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确保家校之间信息畅通、交流顺畅。这要求学校主动作为,积极搭建多样化的家校联系平台,如建立家校联系微信群、QQ群、校园网站等,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学校动态、学生表现及教育政策等信息。同时,学校还应定期通过电话、家访、信函等方式,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家长关切。
为了进一步增强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家校联谊会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窗口,也为家长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家长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及成果展示,从而加深对学校的理解和信任。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农村学校管理的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及促进家校合作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逐步解决农村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锡贵.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思考[J].语文课内外.2022,(2).
[2]陈进新.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方式探寻[J].教育界.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