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研究指出,常规护理在银屑病皮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明显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1]。循证护理的应用可以通过护理依据、问题等方式进行循证,指出护理问题的同时,还能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显著提升护理干预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本文将收治的48例银屑病患者作为实验样本,经分组观察和比较,现将循证护理在银屑病皮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银屑病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4例与研究组24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25~74(46.53±2.21)岁;病程0.2~20(4.48±1.47)年;临床分型:10例寻常型,8例脓疱型,2例关节病型,4例红皮病型。研究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3~75(46.49±2.18)岁;病程0.2~19(4.51±1.44)年;临床分型:12例寻常型,7例脓疱型,2例关节病型,3例红皮病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银屑病皮肤护理管理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例如监测皮肤症状变化、检测并分析相关指标、对患者实施行为与用药指导等;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护理问题提出与分析:根据以往的临床管理经验,指出并分析银屑病皮肤护理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譬如:如何纠正患者对自身皮肤疾病的认知?如何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如何指导患者进行更合理的皮肤护理?
(2)护理方法制定和修正:要求参与循证护理的医护人员查阅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然后根据已提出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或策略,严格落实责任管理制度。
(3)循证护理落实:对患者与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宣教内容主要包括银屑病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利用主动交流、治愈病例列举等方式有效疏导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叮嘱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切忌用手抓挠皮损瘙痒处,尽量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对患者进行外用药物护理,定时清洁局部皮肤,轻轻刮除鳞屑,然后在患处涂抹药物,切勿过厚。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落实前后,应利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2]判断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此外,还应对两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予以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满足正态性且两组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PAS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AS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短于对照组的痊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PASI指数与痊愈时间(x̄±s)
3 讨论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其是指由免疫介导引起的一种慢性且易复发的皮肤炎症反应[3]。发生银屑病后,患者常表现为躯干、四肢等部位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部分患者可合并关节症状,如不能及时控制和治疗,不但会引发浅表淋巴结肿大、类风湿关节炎等症状,甚至还会造成继发感染、心力衰竭以及肝肾脏器损害,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的PAS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循证护理的应用能够结合银屑病皮肤护理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循证,通过查找护理依据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与实用性的护理方案,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不良反应,进而促进银屑病皮肤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银屑病皮肤护理管理中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获得理想效果,不但能改善皮肤症状,而且可以缩短痊愈时间,值得积极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婷,徐梦妮,郑捷,等. 银屑病皮肤保湿护理证据总结[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1,37(10):670-675.
[2] 周小伟,孔庆涛,楼燕凤. 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2020,20(10):42-45.
[3] 朱蓓蓓,王妍妍,周旋,等. 结构式教育在银屑病患者日常自我管理中需求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3):2133-2137.
[4] 孙艳,冯莉,薛琳.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在银屑病患者延续护理问题评估中的应用[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0,13(4):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