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内在需要,是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时代少年、祖国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爱国主义教育要作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政治意识,积极贯彻与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方针,将爱国主义教育抓好、抓实、抓严。
一、小学德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关心祖国的未来发展,牢记自己的使命,了解祖国历史,展望祖国未来。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爱国教育应该是围绕着全民所开展的一种教育形式,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在小学生德育过程中开展爱国教育,对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成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爱国主义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能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祖国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的富强和未来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祖国兴盛的重任,所以在小学德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感,感受到自己和国家的统一性。然后,在集体生活中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主人翁意识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学生才能够明白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小学德育中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班级管理以爱国为立足点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班主任的形象是很高大的,所以他们经常会对班主任的言行举止进行效仿。言传身教也是德育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榜样的形式去影响和感化学生。在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中就强调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就说明了爱国守法和爱岗敬业的重要性,老师要做到爱国守法,就是要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爱岗敬业,热爱学习,注重自身的德行素养。除了利用自身的影响之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规范,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组织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例如,在班级的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读一本爱国英雄人物故事书,观看英雄事迹,然后组织学生们讲英雄故事,对爱国诗歌进行朗诵,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学习活动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活动氛围,开展全员育人、活动育人,通过开展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主题学习活动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各年级、各班级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在班级德育中的积极作用,利用有利的时机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活动。比如,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国旗和国徽:介绍国旗和国徽的起源、含义和象征,引导学生热爱国旗和国徽,明白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要有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国歌:教授国歌的歌词和曲调,让学生能够唱国歌,培养对国歌的认同和敬意。
3.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让学生了解其起源、庆祝方式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经典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5. 爱国故事和英雄人物:讲述一些爱国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如岳飞、雷锋等,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6. 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在重要时间节点,如国庆节等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活动,增强活动的时效性、影响力,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其次,抓好仪式礼仪教育。仪式、礼仪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仪式礼仪不可或缺。学校要强调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笔者学校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都是最为庄重的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学生都衣着整洁得体,全体师生庄严肃穆,升国旗时行注目礼、队礼,高唱国歌,从细微处着手抓起,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在细小处,抓在日常中。
最后,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优秀的爱国主义影片具有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有着健康向上、催人进取的思想内涵。我校每学期组织两次全校性的爱国主义影片观看活动,通过小学生普遍欢迎的爱国主义影片,来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笔者学校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联合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筛选出学生普遍欢迎的《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林则徐》《英雄郑成功》等影片进行展映,并围绕爱国主义影片趁热打铁地书写观后感,深化观影的德育效果。
(三)结合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感知爱国主义
小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各方面能力较弱,对事物的认知缺乏理性分析和判断。结合这一年龄特点,比起直接的知识灌输,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通过针对性强、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开展“党是太阳,我是花朵”等主题教育活动,将党史教育融入活动环节,让学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白自己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跟党的艰苦奋斗分不开的,进而让学生对祖国产生积极的情感。教师以鲜活、生动的语言讲解活动主题的寓意,并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的制度优势,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创设契合活动主题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的影片、组织学生学习《红领巾爱学习》《学习强国》等,从实际行动上调动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热情,更深刻地起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意义,通过优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效。
三、结语
立德树人要坚持德育为先,将德育工作当做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德育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德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需要学校管理者统筹全局,坚持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国家和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动力,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爱国主义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敏怡.宣传中国传统节日与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2019(10):31-32.
[2]中共教育部党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Z].教党[2020]11号,2020-01-16.
[3]饶志敏.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打造小学德育体系[J].中外交流,2019(18):376-377.
[4]罗梅.爱国主义主题下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践和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9(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