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标背景下增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首先,这是对数学价值观的一种折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体现数学的价值和本质。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会缺少空间想象力,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把核心素养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它和具体的教学结合起来,突出核心素养的价值,从而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既符合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能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其次,体验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是体现数学教育目的和思想的一种有效途径。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是确立教育目标的关键。数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的满足,使学生在总体上达到不同的发展目标。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把核心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我国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数学老师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进行教学观念和方式的革新,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在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是一种思想方法,它是在数学度量和数学计算的基础上,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把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们学会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也要扮演好自己的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们自己去学习,去思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二、新课标下增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1.教学知识引入,诱导解决问题
学习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解决疑惑。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计算规则,掌握计算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在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将数学计算的规律强行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巩固。这样的教学方法固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但从长期来看,如果学生们不了解数学的含义,不了解这些符号和计算的含义,那么他们就无法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因此,数学知识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教学中也采用了这种方式,但更多的是以教材中的问题导入,以书本为主要内容仍然是目前教学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虽然书本上的问题很经典,但以书本为主要内容的教授,并不能使学生很好地集中精力去思考,他们会看着书本的问题,思考发呆或者看着书本的解析,没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导入教学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脱离课本,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然后再缓慢地把数学知识带出来,而不是把课本上的范例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模仿和记忆。
2.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践活动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主要途径。”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和抽象,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就要根据幼儿的特点来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考始于动手,如果把动作和思维的关系切断,学生的思考能力就无法发展。要克服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这一矛盾,最重要的就是亲自动手操作,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求知者,这样才能发现新的内容,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圆锥的体积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在学生回答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时,要让他们思考,这两个体积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猜想后分组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关系,老师可以给大家准备几组不同的圆柱圆锥: A、等底不等高;B、等高不等底;C、不等底不等高;D、等底等高。让学生将圆锥填满沙子,倒入圆柱内,反复数次,直到装满为止。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就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对学生的主动建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将小组协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自主的探索,积极地进行实践,积极地构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训练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发展。比如,在《圆的面积》一课中,可以设置一个问题,“A、 B、 C三个人在一片草坪上各自围了一块菜园(A围的是一个边长为6.28m的正方形,B围的是一个长6.56m、宽6m的长方形,C围的是一个半径为4m的圆。(1) 他们各用了多少米长的篱笆?(2) 谁围的面积大?谁围的面积小?(3)大家在解题时有什么发现?”通过运用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等方法,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这道题最妙的地方就是通过比较面积与周长,推测出一个规律:同样的周长,围成圆形的面积最大。此类习题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试题设计层次分明,适用范围广,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的体会与收获。
4.重视生活化,提升实践能力
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把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生活经历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将生活经历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有目的地进行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所学到的课程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感觉。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的数学潜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到运动场上进行“步测、目测”的教学,然后让学生亲自走一走、量一量。
参考文献
[1]戴亚琴.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2(12):60-61.
[2]屈宗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教学策略[J].家长,2022(12):147-149.
[3]顾颖菊.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11):40-42.
[4]阮思金.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读写算,2022(31):66-68.
[5]于智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