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融合美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冀长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冀长宏,. 心理健康融合美育教育的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053.
摘要:
美育是将美学原则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思想,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将美育因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一观点已获得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美育不仅是美术和音乐课程的一部分,它也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美育应用于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更好地体会英语的魅力,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笔者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英语与心理健康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美育教育;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健康
DOI:10.12721/ccn.2023.157053
基金资助:

在新时期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紧密,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美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初级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而英语教学又是初级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任。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英语知识,并能运用英语交际,而且要将英语教学和美育相结合,通过对文化之美的学习,对语言之美的感知,使学生意识到美学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去发现美、去观察美、去鉴赏美、去寻求美、去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对英语的探索、对英语的整体理解、对英语的整体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一、审美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英语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巩固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的特定品质,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之路。要想真正地提升英语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把审美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美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美育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经验和参与性,而且还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氛围。

二、审美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效应

(一)美育对人的美学素质的提高和对美的心理结构的形成

美育就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而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审美教育的实施,是一种释放人的自然本性、冲破应试教育的重压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是一种以“美”为载体的审美教育,它往往是将一部完整的作品展示给观众。在一件艺术品中,常常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观念、思想和感情,或反映出某种重大的社会现象。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感性和理解力。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精神上的震撼和共鸣,也可说是为培养学生的完整个性而进行的一次排练。

三、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在课本上。虽然课本上的内容很完善,但也有一些内容很枯燥,让人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且老师们还会让学生反复的阅读,反复的背诵,让学生们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只能靠记和写,这也让学生们对英语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厌恶。

(二)教育方式脱离实际

就小学英语而言,课本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而学生们没有什么施展的空间,学过英语之后,又不能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害怕表达,无法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四、融合美育教育的策略

1.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心理调适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心理上学会适应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和突发状况的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够适应自身所处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能够协调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人之间的关系,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具有适合年龄特征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反应。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成熟度不够,他们的人际关系类型常常会出现:自我中心型、自我封闭型、亦步亦趋型等不够协调的关系类型。减少不协调人际关系类型,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最好的途径就是开展集体性教学模式。美育活动的融入,使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初步体验到一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团结协作、需要妥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做出恰当的心理判断,为之后踏入社会面对处理更复杂的关系做好了前期预备。同时,在美育渗透下的集体性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人际关系中出现“目中无人”的自大、“事不关己”的自闭、“人云亦云”的平庸这些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情形。

2.提高学生的感知美和感知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向学生展示具有丰富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美术作品。教师要激发并指导学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联想等方法来欣赏美术作品,从而在精神上引起共鸣,并在心理上产生深刻的感触。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并养成一种宽广、乐观、向上的心态。

3.体验自然之美

美在自然界到处都有。所以,我们可以把自然作为一个自然的课堂来进行审美教育。再拿“四季”这个例子来说,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们到外面的世界去亲近大自然,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理解教材中有关春天的语句。此外,老师也可以指导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收集与春天有关的照片,然后把它们放到英语教室里,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表达春天。美丽的东西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自然中的美丽材料,引导学生去体会自然之美,让他们在美丽的氛围中,在这种氛围的熏陶和浸润下,提高他们对英语的认识,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效果。

4.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健康的审美观,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素之一。蔡元培先生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论述到:“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审美教育能够褪去人的世俗欲望与功利目的,给人以精神上的净化,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鉴赏能力,由于小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突飞猛进的特殊发育阶段,有的学生会对中西方艺术作品中涉及人体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产生扭曲和异化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美育可以促进学生敏锐的发现美、正确的理解美、健康的追求美。从捕捉大自然的美好中,感受春华秋实、风花雪月、日月星辰,唤起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之情;从欣赏鬼斧神工的工艺作品和建筑景观中,感悟到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唤醒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由探索人类实践产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中,体悟厚重历史蕴含的力量与人类技艺的精妙,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当健康的审美观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透彻的领悟能力和丰富的心理感受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学生对不良审美观的免疫力、对不良行为的自控力、对不良价值观的识别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语:将审美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根本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使英语课堂生动有趣。让学员们喜欢上英语,并从英语中体会到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教师把美育代入到课堂中,是当代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它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程德敏.以美育心,抵达生命幸福成长——浅议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3):123+18.

[2]王晓羽.美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发展实践探索[J].中华少年,2017(17):166-16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