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达。幼儿教师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发挥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幼儿园和家庭共育强调了双方的合作,需共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目标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目标是实现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教师与家长要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够感受到爱和关注,得到积极的教育引导,有机会参与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活动。第二,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幼儿园和家庭要共同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学习成长。通过密切的合作,幼儿教师与家长要共享教育资源,互相交流幼儿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共同制订适合幼儿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第三,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应该建立开放、互相尊重的沟通渠道,及时分享有关幼儿学习、行为和发展的信息,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形成合力。第四,支持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幼儿园家庭共育旨在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参与对幼儿的教育教学,对此需要注重支持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幼儿园应该积极提供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提供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指导,使家长能够在家庭中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进而落实家园共育。第五,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身体、社交、情感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目标是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紧密合作,让幼儿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和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实现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和支持。
二、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共育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保障共育目标
教师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角色,在家园共育中,教师作为牵头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家园共育观念和共育能力,能全面掌握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目标,并能主动与家庭合作,这样才能保证家园共育的实施。但在当前教育中,很多教师并不具备家园共育的能力,他们有的共育意识薄弱,有的沟通能力不足,还有的共育专业性欠缺,由此就使家园共育活动难以持续推进下去。因此,要想有效实施家园共育,教师就要从自身的素质着手,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提升共育认知,夯实共育能力。
例如,幼儿园要依据家园共育的目标,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共育知识的网络学习,了解最新的家园共育理念,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从专业角度学习家园共育的方法等,包括与家庭沟通的方法,教育幼儿的方法,共育机制的建立等,通过专业性学习,让教师有效理解共育目标,从技能上提升共育水平。同时,在幼儿园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在共育中有独特的心得和经验,幼儿园可以组织这些优秀教师开展经验分享会,将自己好的经验和想法分享给其他教师,或者将这些教师的优秀共育方案做成模板,供其他教师交流学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共同探讨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激发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此外,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专家讲座,邀请共育方面的专家来园授课,用发展的眼光引导教师的共育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师不仅能具备良好的共育意识,也能掌握一定的共育能力,有效保障共育的实施。
(二)组建家长课堂,提升共育意识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专业群体,具有一定的共育意识和认知,而相较于教师而言,每个家庭对家园共育的认知就更为淡薄,很多家庭认为幼儿的成长与教师有关,在幼儿园由教师全权负责,家长无须过问,导致共育面临较大阻碍。与此同时,即使部分家长具备共育意识,但他们也不具备良好的共育能力,没有共育经验,在与幼儿园实施共育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影响共育效果。据此,教师就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加家长课堂,专门引导家长学习家园共育的理念、方法和价值,从思想上影响家长的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共育意识,提升家长共育的积极性。
例如,幼儿园可以整合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家长课堂,为家长提供学习共育的渠道。在开展家长课堂前,幼儿园可以征集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以及与教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据这些问题针对性地安排课堂内容。如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会动不动发脾气,听不进劝说的话,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过于情绪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依据这些问题,幼儿园可以引入专业的育儿知识讲堂,通过专业的课程指导,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应对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加入其中,同样作为孩子的家长,教师也可以向家长分享一下自己日常处理这些问题的心得,帮助家长体会家园共育合作的意义。
(三)优化体验,家长、幼儿、教师记录自己在家园共育活动的体验
为了优化家长、幼儿和教师在家园共育活动中的体验,可以推荐以下方法记录他们的体验。第一,家庭日记。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记录他们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的体验。可以准备一个家庭日记本,每次活动后一起写下参与活动的感受、发现和收获。
例如,记录一次户外探索的经历,包括观察的植物、动物和家庭成员互动的情况。第二,摄影记录。教师可以鼓励家长通过摄影记录幼儿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的瞬间。家长可以拍摄孩子与宠物互动、参观植物园、制作手工艺品等场景,同时写下简短的描述,以便回顾和分享。例如,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公园观察了昆虫,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发现一只蝴蝶正在花丛中吸蜜。家长带着孩子靠近并小心地观察了一会儿,然后拍下了孩子与美丽蝴蝶互动的照片。回家后,家长与孩子一起回顾照片,引导孩子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并一起记录下他们的体验和观察结果。第三,观察记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家园共育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和成长。可以创建一个观察记录表格,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等情况。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备受关注和重视。家园共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家庭和学校是人才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两个教育场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人才身心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幼儿来说,他们的一日生活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完成,幼儿教育不仅依赖幼儿园的专业引导,更不能缺乏家庭教育的推动,因此,家园共育就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蒋丽梅.家园融合模式下推进家园共育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2023(02).
[2]郑竞翔,祝莉.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3(01).
[3]李燕.新时期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途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1(63).
[4]李丹.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推进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