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研究
肖江 解小翠 谢昀宵 蒋靖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肖江 解小翠 谢昀宵 蒋靖,.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236.
摘要:
在高校学生中深入开展“四史”教育,是新时代下,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一线队伍,将“四史”教育与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相融合,不仅能进一步丰富“四史”教育途径,提升“四史”教育效果,同时也是高校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四史”教育;工作体系
DOI:10.12721/ccn.2022.157236
基金资助:本文系中共成都锦城学院委员会2021年校级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研究;课题编号: 2021JCKY00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学习“四史”的重大现实意义,全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和革命精神,科学评价了党的领袖人物的历史地位,对构建中共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出了要求和希望。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中不仅具有思想引领的作用,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职能,因此,将“四史”教育与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相融合,不仅能进一步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同时也能丰富和延伸“四史”教育途径,拓宽“四史”教育的深入和广度,对高校深挖红色基因价值内涵、深入传播红色文化,切实做好新时代师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

四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其中不仅蕴含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同时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也进行了全面评价。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对高校深入开展“四史”教育,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 强化责任担当,完善工作体系

“四史”教育不仅是当前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不仅能进一步促进高校辅导员自觉、深入开展“四史”学习,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从学习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挖掘历史规律,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建设。

2.提高政治站位,丰富工作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要求下,高校不仅要加强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更要将学生品德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一线队伍,具有最为扎实和广泛的学生基础,在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四史”学习过程中,在提高自身政治站位的基础上,要自觉将“四史”学习内容融入工作体系,在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四史”教育的精髓。

3.坚定培养目标,把准工作方向

“四史”教育不仅是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简单的梳理,对涉及到的历史事件、重要会议、关键人物、重要文件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和价值导向不仅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四史”教育现状分析

1.以理论学习为主,但缺乏教育深度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的重要内涵,但当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时,主要以思政课讲授为主,辅导员只是作为教育的补充环节,从内容缺乏深度,从体系上缺少连续性,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其次,“四史”教育内容距离当代大学生较远,其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事件较多,很难将其中的重难点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相联系,课堂上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2.教育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展“四史”教育时,高校辅导员主要以班会、年级大会、学校安排的时事政治等课程为主,从形式上较为单一,从内容上主要以对“四史”相关文件解读,历史事件讲解等为主,对学生形成了一种知识的单向传输,很少能够获得学生反馈,长此以往,不仅使“四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难以发挥“四史”教育在学生中指导性和引领性作用。

3.高校辅导员缺乏理论深度,难以深化教育内容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中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一线队伍,在开展“四史”教育工作时,也存在较多阻碍。其一,多数高校辅导员还承担了学生党支部、宣传报道、认证考试、竞赛指导等事务性工作,工作精力分散,无法深入研究“四史”教育内容;其二,部分高校将辅导员开展的“四史”教育作为一项基础工作,缺乏必要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导致个别辅导员在开展“四史”教育时,以完成工作为目标,对教育内容没有内化;其三,部分高校辅导员非思政类专业毕业,本身对“四史”内容缺乏深度理解,加之在日常考核中,高校更加注重辅导员学生管理、日常事务处理等考核,缺少对辅导员个人理论学习引导。

三、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路径研究

在高校中开展“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研究,不仅能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对高校坚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方向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为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研究,探索“四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1.完善培训体系,夯实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首先就需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培训,从思上加强高校辅导员对“四史”教育的认知,从理论上夯实辅导员队伍对“四史”的深刻理解。高校可通过开设辅导员“四史”教育专题学习培训班、“四史”学习交流讨论会、与思政教研室专职教师进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自身“四史”学习成果,同时高校还应将辅导员“四史”学习成果纳入辅导员日常考核或作为考核依据,将辅导员“四史”学习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进行,以此促进辅导员自身思想理论的提升,从而在后续工作中,帮助辅导员将“四史”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并最终自觉融入工作体系。

2.健全考核机制,强化学生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青年都具有不同的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历史际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日常考核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同时在考核中增强对学生“四史”内容的学习,比如通过定期召开“四史”学习主题班会,邀请学生分享近期学习心得;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划分学生干部“寝室责任田”,让学生干部深入学生寝室开展“四史”学习辅导;将学生“四史”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日常评优评奖考核,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辅导员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邀请学生参与到“四史”教育考核机制的制定与完善中,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将自身学习与“四史”教育内容相结合,增强“四史”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操性。

3.丰富教育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辅导员要夯实“四史”教育效果,不仅要考虑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要注重利用“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拓展教育形式。第一,高校辅导员可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创建班级或专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四史”教育相关视频资料;第二,以“学习强国”APP为依托,定期开展学生“四史”学习心得交流会,通过撰写学习心得、组织“四史”知识问答、将优秀心得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在学生中营造“四史”学习良好氛围;第三,辅导员开设个人QQ、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学习平台,定期开展“四史”网络教育、直播等,同时还可邀请优秀学生、师生党员、革命英雄等在平台上与大学生交流。想此外,辅导员还可结合专业特色及学校相关活动,通过组织“四史”教育专题社会实践、参观革命纪念馆、组织红歌会、诵读革命家书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四史”教育形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

将“四史”教育融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不仅是对高校深入开展学生“四史”教育的一种有力补充,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四史”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进而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正确的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关力鑫.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1年7月:18-22

[2]洪涛,孙赛.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三个导向[J].决策与信息,2021年7月:89-96

[3]朱存华.高职院校“四史”教育中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转变[J].科技咨询,2021年2月:169-171

[4]张荣花.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方法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7月:82-84

[5]桂署钦,石晶晶.高校实施“四史”教育的途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4月:42-4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