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保持鼓励态度,将教育和欣赏相结合。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及缺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关注到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通过鼓励教学的方式,也能够调和师生关系提升课堂的活跃度。赏识教育能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性格,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提升对本学科的喜爱,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理念的意义
(一)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是学生性格培养和学习态度形成的初期阶段,教师在与学生们的相处过程中,要对每位同学在语文学习中所擅长的领域进行认真观察。对于每一位学生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对于擅长运用诗词朗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朗读诗词,让其优势充分发挥,并且优秀的朗读也能使该学生受到同学的欣赏,提升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诗词朗诵方面深入学习,发挥学生的长处,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由于学生的学习天赋与基础不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从而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竞争学习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通过赏识教育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同学分别分成小组,鼓励各小组进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营造竞争式学习的学习态势。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的学习质量,也充分保障了课堂的活跃度。
二、融入赏识教学理念的措施
(一)拉近师生关系,降低思想负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性格不应该被束缚,在小学阶段需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外界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信心,并充分的相信他们,减少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负担,在课堂上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充分的肯定。教师不仅要对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进行鼓励,也要对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作为聆听者和引导者,观察学生的情况,通过眼神交流以及肢体语言的信息传达,对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加以表扬。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课堂进行或者课下学习过程中积极表现,期待得到老师的表扬,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推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观察学生特点,重点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大多简单易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观察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优势加以鼓励,并对学生在某一阶段之中的进步情况给予肯定评价。比如教师在对于课下作业的批改中,教师如果发现了学生的字迹比以往更加认真,或者卷面干净整洁,教师可以在作业的左下方对学生给予评语鼓励。在课堂朗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朗读者的语气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以欣赏者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赏析,观察学生的特长重点培养。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对一天中或者一周之中的有趣的事进行记录,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写出对生活的感悟。教师可以在阅读学生们的笔记中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状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鼓励。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也可以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更好的了解到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在教育教学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窗口,从而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利用情景教学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创设特定情景,对学生的整个发展提供重要基础,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文的讲解中。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在教学中更好地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让学生更多的思考,并充分发挥想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更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比如教师在讲解《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讲出坐井观天的故事,让学生对这个坐井观天的青蛙和路过的鸟儿进行评价。从这个故事中得出启发,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这篇文章进行角色扮演。将学生分组,通过学生对角色的体会进行表演,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表演提出肯定的评价,同时也能促进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得出最终的结果。在表演的同时,学生通过组织语言准备素材,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在思维活跃度比较强的课文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想象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总结:
小学阶段作为性格素养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以及性格特点加以维护。满足学生内在感情的需要,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拉近师生关系,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建立新型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也能充分的完成教学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昌海忠. 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融入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3):1.
[2]林世荣.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融入研究[J]. 2020.
[3]林丽萍. 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意义与融入分析[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