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班主任工作融合的策略研究
敬妍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敬妍红,.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班主任工作融合的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122.
摘要:
在小学这一关键时期,学生若能获得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更是他们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小学班主任的责任重大,不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更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应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心理状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交流,掌握学生的真实需求与心理状态。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融合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122
基金资助: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助力学生驱散心理阴霾,重燃生活热情

班主任在履行班级管理职责的同时,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精心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则如同温暖的阳光,能够及时发现并照亮学生内心的阴霾角落。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温馨的关怀,班主任能够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自主的精神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二)提升管理工作效能,构建和谐班级氛围

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由于遗传背景、成长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展现出不同的身心特征和能力水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这些差异难免会导致矛盾与摩擦的产生。此时,班主任通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教导学生正视情绪,理解争执并非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是需要耐心沟通、理性交流,从而有效化解矛盾,显著提升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营造出更加和谐稳定的班级氛围。

(三)促进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双重和谐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还促使班主任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努力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的相处模式。班主任以耐心、细心和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从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依赖。这种信任与依赖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更加关心、关爱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互谅互让、互相欣赏,共同迈向成长的道路。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精准对接学生心理需求,实施个性化引导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需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度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内在需求,精准捕捉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深切的人文关怀。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与生活习性,班主任应主动搭建沟通的桥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面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挑战与困境,班主任需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建议,助力学生跨越心理障碍,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班主任可在班级内设立“心灵驿站”,鼓励学生通过实名或匿名的方式,勇敢表达自己的困惑与难题。班主任应及时汇总这些信息,针对普遍性问题组织班会进行深入探讨,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增强班级凝聚力。对于个别性问题,班主任应通过私下交谈或家访的方式妥善处理,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与自尊心,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这样的做法能够使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主动寻求班主任的帮助,消除心理隐患,促进健康成长,进而提升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尊重个性,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有效沟通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具。若师生间缺乏交流,班主任便难以触及学生的内心,难以真正了解学生,进而难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需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以高姿态自居。相反,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其个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成熟的人被尊重与对待。首先,班主任需具备亲和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与关怀,从而消除与班主任交流的抗拒心理。班主任应将学生置于首位,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与依赖,使他们愿意倾诉心声、表达自我。其次,班主任应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适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同时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

(三)家校联合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做到及时有效沟通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灵如同初绽的花朵,既美丽又脆弱,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微妙影响。因此,班主任需以细腻的观察、耐心的倾听和真挚的爱心,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准确把握其情感波动与心理变迁,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准实施与高效推进。

首先,班主任应从细微之处入手,全面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例如,当学生成绩出现显著下滑时,应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而应细致观察其课堂参与度、作业提交情况,并深入了解其近期遭遇的困境。通过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巧,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引导与支持,帮助其重拾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回归正常的学习轨道。

其次,鉴于原生家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深远影响,班主任需将视线延伸至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定期的家访、家长会等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状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与全面性。特别关注“留守儿童”与“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他们可能因长期缺乏家庭关爱与约束,而表现出情绪波动、性格缺陷等问题。针对这些特殊情况,班主任需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同时,班主任应积极利用家长会等平台,与家长共同探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强化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责任意识。呼吁家长无论工作多忙、条件多艰苦,都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有利于成长的家庭环境。

(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作为最直接的管理者与活动引领者,其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为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契机。通过创新的管理方法与策略,班主任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应珍惜每一次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努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包容的班级文化。首先,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活动这一重要平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班级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无论是喜悦的分享还是烦恼的倾诉,都能增进同学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同时提升班级凝聚力。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绪、合理表达情感,减少不良情绪对学习与生活的负面影响。其次,班主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分享与倾听中感受快乐、分担痛苦,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体验。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本文的探讨,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家校合作、个性化引导等策略的重要性。未来,应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实践与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教育效果。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他们成长为自信、健康、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曲达.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1(06):1-3.

[2]萧淑琴.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学生电脑,2021(2):225-22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