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习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习作教学也是教师最费心力的事。部分学生的作文不是三言两语草草完事,就是拖沓冗长,像记流水账,读起来索然无味,偶尔发现一两篇生动或稍有新意的作文,要么是浅尝辄止,缺乏真情实感和流畅性,要么是借鉴了别人的作品。“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需要提质增效,作为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的策略。
一、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价值
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习作教学,能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知识储备。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习作压力,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不断认识和学习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和习作冲动,不断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通过习作方法总结等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提高学生主动习作,自主记录自己生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习作技巧和习作方式。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式
(一)重视阅读和习作整合,传授学生习作方法
习作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习作虽然具有天马行空的特点,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习作中驾轻就熟,顺利地完成习作任务。而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汲取新的观点,且还能让学生学习到习作方法,丰富头脑。因此,习作教学中是要把握阅读优势的,运用阅读材料内容、阅读教学方式构建科学的习作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习作提升自我认知,实现知识学习的升华,从而掌握习作规律,能够轻松地完成日常习作。
例如,在《有你,真好》这一个习作单元中,本单元学习中有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有一篇是记录鲁迅先生的作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两篇都是人物描写,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习作方法,比如文章立意、描写人物的手法等。其次,教师应扩展课外阅读,并在学生阅读之后,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炼优秀作品的习作精髓以及习作方法的运用。比如《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的阅读中对人物的描写是通过事件来突出人物特点的,习作层次非常清晰,主要从篆刻、种花、养鱼等五个方面来塑造人物特点。通过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掌握这种人物习作方法,在习作时可以对人物特点进行提炼,然后逐一说明。又如《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中对人物的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心理、行为等方面刻画爱书人物特点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还要学会读,读出价值,读出意义,从中掌握一些习作的规律。
(二)瞄准习作目标,搭建习作支架
教师要想基于“双减”背景在作文作业设计中改变学生以往无从下手的现象,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怕习作文的问题。面对一篇习作,学生往往抓不住习作的目标和重点,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偏题,就是离题。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找准习作目标,搭建习作支架,降低习作的难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乐于动笔。
例如,在《形形色色的人》这一个习作单元中,让学生在单元导语中找到习作目标,教师围绕目标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动笔的兴趣。该篇习作的目标是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而人物的绰号就是这个人特点的集中反映。教师可以精心选取《水浒传》中在外形、特长、性格这三方面极具特点的人物绰号让学生概括,化难为易,学生兴趣浓厚,乐在其中。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搭建习作支架,先写简单(题目:用一个词概括);再写清楚(中心:用一句话说明);最后,学写具体(主体:用一段话描述)。那么,怎么把人写具体呢?可以向课文学方法。特点直接写出,如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特点借助他人来写,如刷子李,或是借助具体事例来写。一篇文章有了习作支架,犹如注入了生命的力量。学生拿到单元习作,就能很快地找准目标,搭好习作支架,教师给学生习作提供了简便的方法,既提高了习作课堂的效率,又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有助于教师今后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真正把提质增效落到实处。
(三)基于童真童趣创建习作评价,以趣激趣
习作作为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不同的人群会呈现不同的习作水平,教师对小学阶段学生作文的评价不应以成人的标准或者较高的创作标准进行评价,在习作内容上也不应过于苛责,即便是一些非常常见、非常直白的事件,也应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审视。此外,小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与成人不同,他们所抒发的情感可能比较简单,一般是开心和不开心两种,很少会涉及忧郁、焦虑等词汇,因此教师应接受学生简单的情感而不是让一个小学生表达遥不可及的情感。重视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小学生有自己的情感,自己有什么感触,什么样的体验就真实的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会降低习作难度,而且充满童真童趣。
例如,在《我想对您说》习作中,小学生可能对父母之爱的表达中会出现一些反向的表达方式,一些学生会写“被逼迫做作业”、“父母训斥”自己的场景,自己不喜欢父母的一些表达,这些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确定立意,但是不能对这些描述不好的方面进行批判。其次,要给学生一个宽泛的选材空间,避免学生思维受限,让学生思维更加自由,帮助学生逃离习作内容、习作手法的限制。对此,学校、教师、父母教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抒发真情实感即可,不能过分强调有意义,使学生所写的文章失去童真童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下,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时,就已经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教师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语文习作才能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成为学生收获知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广阔舞台。
参考文献:
[1]王伟婷.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2021(43):56—57.
[2]杨孝武.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