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幼儿园课程要以幼儿发展为本,坚持贯彻生活化的教育原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幼儿园中基本是三至六岁的孩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还没有成型,主要通过具象化的形象来感知和认识事物,模仿和好奇、好问是这一年龄段幼儿的主要特点。因此,幼儿园课程要从幼儿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取材,通过开展生活化的课程教育,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内在需求。
一、幼儿园生活课程现状
目前,许多幼儿园教师在思想上还没有对课程生活化改革形成正确认识,在行动上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落实教育改革策略。很多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把重心都放在了集体教育活动上,而忽略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导致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理念欠缺,落实自然也不到位。此外,幼儿园课程教学评价中对幼儿生活的关注不够。从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实行的评价机制来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生活化评价体系,并且幼儿园的课程评价基本只关注到了幼儿学了几首儿歌和学得怎么样等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从生活化的教育角度去关注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比如课程教学是否从幼儿生活实际进行取材、课程的实施是否贯彻了生活化的教学原则以及生活化的课程是否促进了幼儿更加热爱生活等。
二、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利用自然资源对幼儿开展生活化教育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离不开生活化的主题环境创设。幼儿好奇心重、探索欲强,对大自然有天然的亲近之感,教师可以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对幼儿开展教育,激起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比如,在春季,教师可以组织“春季种植”活动,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的种子,如玉米、青菜、大豆、扁豆等,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为了进一步推进种植活动,教师要把种植的重要任务教给幼儿,让他们讨论想在种植园地里种什么以及怎么种,一小块田地种植多少种子比较适宜,种植后的后期管理需要注意什么。幼儿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不仅通过投票解决了种什么种子的问题,还选出“种植小能手”组织“种植小组”带着大家松土、撒种、盖土、压土。幼儿在“种植小能手”的带领下,不仅掌握了许多劳动技巧,能正确用铁锹挖土,还知道了种子撒下去需要盖上泥土并压平,防止鸟类将种子吃掉。幼儿也知道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阳光,每天都有幼儿来给种子浇水,极大地保证了出芽率。在这样的自然课程中,幼儿懂得了劳动的重要性,懂得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和阳光,也懂得了同伴间要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他们在劳动中学会分析与判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
(二)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生成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展开方式之一就是游戏活动。因为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是最放松、最愉悦的,所以教师要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去及时观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从而生成更符合幼儿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内容。
比如,在进行剪纸一类区域活动时,教师拿出的一把轧花剪刀引起了幼儿的关注与好奇,幼儿纷纷说着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种不同的剪刀。有个幼儿说看到过奶奶用剪刀剪肉,此话一出就引起大部分幼儿的反对,大家对剪刀属不属于厨房用品展开了激烈讨论。这个时候,教师顺势引导幼儿回家通过询问父母或者上网查询等方式搜集各种各样的剪刀,并将这些剪刀画下来,在下一次的课堂上一起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剪刀图片,并将其根据学习用品、厨房用品、医疗用品等类别进行归类,以此了解到各种剪刀及其不同的用途和特征。
(三)利用曰常生活提高幼儿认知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比如,在拿茶杯喝水的时候,有的幼儿找不到自己的茶杯,教师提示“你的茶杯在第一层从左向右数第几个”,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逐渐懂得第几层第几个的含义。又如,在一次午餐时,幼儿看着盘子里的蒸山药,许多幼儿不认识,不敢吃。教师循循善诱:“这是山药,我们吃的是山药的根,它的根外面有一层薄薄的皮,剥去外皮,里面就是雪白的肉,可好吃了,很有营养呢,小朋友们试试看!”教师介绍山药,不仅让幼儿对山药有了基本的了解,还激起了幼儿的食用欲望,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尝试吃山药。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时,他们会主动向他人求助,希望获得更多知识。比如,在一次散步时,班上有位幼儿发现树上的红枣掉落下来了,他奇怪的问:“老师,枣子掉下来了,明年会长出新的枣树来吗?”教师笑着回答:“只要有阳光雨水,枣树种子会发芽的,现在你们找找看,草丛里有没有今年的小枣树,说不定就是去年掉落的枣子发芽的呢!”受到启发,幼儿纷纷到草丛里寻找小小的枣树苗。一会儿功夫,幼儿找到了好几棵枣树苗,他们将枣树苗的叶子跟大枣树的叶子做对比,发现叶子很相似。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懂得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和雨水,更习得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对比中印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幼儿园要通过实施生活化的课程,引导幼儿从小建立生活的主体意识。为了增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效果,教师需要树立并增强课程生活化的目标意识,从幼儿游戏、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挖掘教育契机,丰富生活化课程的内容。在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体验式学习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的支持,促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卫平.浅谈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实施策略——以大班课程“小麦的故事”为例[J].格言(校园版),2021(16):58-59.
[2]陆飞菲.浅谈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建构与实施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20:7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