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传统统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分层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提供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求。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法,教师能更精准地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素养。可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应用分层教学法,是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带来诸多益处。首先,分层教学法显著提升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教师能够制定更加精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稳步进步。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的教学效果。其次,分层教学法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点,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教学对象分层
新课标强调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分层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教师可以综合考虑高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成绩、数学学习习惯等因素,进行恰当分层。从高中生数学学习成绩来看,教师可以进行甲、乙、丙三个层级学生表现的描述。甲层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相对较佳,具有更加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以及更加突出的数学实践能力,可以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并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乙层级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成绩中等,可听懂教师讲解内容,但无法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丙层级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数学成绩较差,未掌握高中大部分数学知识,无法听懂教师讲解内容。从高中生数学学习习惯来看,甲层级学生为独立型学生,善于听课,可以在遇到问题时发散思维,主动性较强;乙层级为依赖性学生,不善于听课,习惯于依赖教师或答案,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联想思考,或者通过查看参考答案解题;丙层级学生是困难型学生,不善于听课,拒绝联想,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预习问题分层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高效地利用分层教学法,提升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精心设计教案。分层教学法不仅适用于教学过程,还可以应用于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为学生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预习题目,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课前预习活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快速、熟练地掌握教学知识,建立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自信心。
以“用样本估计总数”为例,教师在准备课前预习学案时可以充分结合教材内容,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个性化的预习题目,以便学生能在预习过程中掌握课程重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用样本估计总数”前,教师可以为丙层级的学生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解释样本数据标准差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样本数据,让学生计算对应的样本数据标准差。学生在完成这部分题目之后会对课堂的基础学习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可以轻松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提高学习积极性。针对乙层级的学生,教师在设置题目时应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可以设置一些基础练习题目,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理的样本数据,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据特征,如平均数、中位数和标准差等。针对甲层级的学生,教师设置的课前预习题目应更偏向于课程重点知识,让学生在预习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出样本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让学生求总体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三)教学内容分层
新课标强调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教育内容应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发展性,突出数学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以“圆锥曲线的方程”,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级:甲层级、乙层级和丙层级。丙层级学生作为基础层级,需要掌握椭圆的基本定义、标准方程以及简单几何性质。这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乙层级学生作为中等层级,在掌握丙层级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增设椭圆的简单应用内容。这一层级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甲层级学生作为高级层级,在掌握乙层级内容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增设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内容。此外,他们还需要探索参数变化对圆锥曲线的影响,以及根据不同情境变化建立不同的椭圆标准方程。这一层级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入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和应用,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教学内容分层,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顺应了新课改的理念,是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认识到数学分层教学在新课标下的应用价值,根据学生已有数学知识水平和潜在能力素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对预习问题及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空间,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想.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2):26-28.
[2]李伊波.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3,(32):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