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BIM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智能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DOI 10.12428/zgjz2025.08.120,PDF 下载: 57  浏览: 267 
作者何克彬郭小锋印永生
摘要:

1.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预测在项目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工期、成本和质量。传统的施工进度预测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和统计数据分析,然而,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日益增加,传统方法在面对多变的环境因素和复杂的施工流程时显得力不从心。例如,传统方法难以实时捕捉施工现场的动态变化,导致预测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偏差[5]。此外,传统预测方法还受到数据收集效率低、信息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的制约,无法充分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精准预测的需求[3]。在此背景下,BIM技术融合人工智能进行智能预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BIM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集成与可视化功能,能够提供全面的施工相关信息,而人工智能则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实现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测与精准预测,还能为项目资源调配和工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显著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与水平[2]

2. BIM技术与人工智能理论基础

2.1 BIM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一种集成化的数字化工具,以其强大的数据集成、管理与可视化功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管理模块,BIM技术能够构建多种数据库,并结合现场数据生成精准的建筑施工进度模型[1]。此外,BIM技术还支持碰撞检测功能,有效避免模型中建筑结构之间的冲突,从而优化设计方案[1]。在可视化管理方面,BIM技术通过对模型进行层次化、数字化和空间化处理,实现了建筑施工进度的动态可视化展示,为项目团队提供了全面的施工情况呈现[1]。同时,BIM技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了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因信息延迟或错误导致的冲突[12]。当前,BIM技术已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应用范围涵盖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并逐渐成为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具[4]

2.2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与预测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生成高精度的预测模型[3]。例如,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施工数据,识别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并据此进行智能预测[5]。深度学习则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复杂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在施工进度预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智能化[7]。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结合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施工进度进行优化,从而缩短工期并降低成本[5]。这些算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还为施工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使项目管理更加智能化和可靠[3]

3. BIM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架构

3.1 数据提取与交互

BIM模型作为建筑信息的核心载体,其内部集成了丰富的几何、物理及施工相关数据。为支持施工进度智能预测,需从BIM模型中提取关键施工数据,如工序时间、资源分配及空间布局等[4]。这一过程可通过API接口或专用数据导出工具实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格式兼容性。提取后的数据需经过预处理,包括清洗、归一化及特征工程,以满足人工智能算法对输入数据的要求。随后,通过建立数据交互机制,将预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人工智能算法模块。此交互机制依赖于高效的通信协议与数据存储技术,如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实时数据同步功能,从而实现数据在BIM系统与人工智能算法间的无缝流动[7][9]

3.2 算法训练与预测模型构建

利用从BIM模型中提取并预处理的数据,可对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训练,以构建施工进度智能预测模型。常用的算法包括机器学习中的回归分析、决策树,以及深度学习中的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体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这些算法能够学习数据中的隐含模式,并捕捉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训练过程中,需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与测试集,以确保模型的泛化能力与预测精度。通过反复迭代优化模型参数,最终得到一个能够准确预测施工进度的智能模型[3]。此外,为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可结合领域知识对模型进行约束与调整。例如,在预测模型中引入施工规范与历史经验,以增强其对实际施工场景的适应能力[5][8]

4. 融合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智能预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4.1 案例介绍

本研究选取了长房·半岛蓝湾四期项目作为典型案例,该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包含多栋高层住宅楼及配套设施[14]。项目具有复杂的施工工序和严格的工期要求,且涉及多个参与方的协同作业,因此施工进度管理难度较大。此外,河北省某高校三号教学楼项目也被纳入分析范围,该项目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其特点在于施工精度要求高且对进度管理的实时性需求强[10]。这两个案例均具备代表性,能够充分体现BIM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智能预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4.2 应用过程

在数据收集阶段,通过BIM模型提取施工计划、资源分配及历史进度数据,并结合现场传感器采集的实时信息,形成全面的数据集[6]。随后,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与特征提取,构建施工进度预测模型。具体而言,采用机器学习中的回归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同时结合深度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模型优化预测精度[1]。在预测实施阶段,将构建好的模型部署于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展示预测结果,并为施工决策提供支持[14]。此外,系统还能够根据实时反馈动态调整预测模型,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4.3 应用成效

相较于传统预测方法,融合技术在预测精准度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例如,在长房·半岛蓝湾四期项目中,基于BIM和人工智能的预测模型将工期偏差控制在5%以内,而传统方法通常超过15%[14]。在资源调配方面,智能化预测系统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的施工瓶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6]。此外,通过实时监测与预测,项目团队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有效避免了工期延误[3]。总体而言,融合技术不仅提升了施工进度预测的科学性,还为项目整体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显著增强了项目的可控性与经济效益[13]

5. 应用挑战与应对策略

5.1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在BIM技术融合人工智能进行施工进度智能预测的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议题。建筑项目中涉及的大量敏感信息,如设计方案、施工计划和成本预算等,可能面临非法访问、数据泄露或篡改的风险[8]。此外,多方协作环境中数据的共享与传输也增加了安全隐患。为应对这些问题,可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保护,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限制不同参与方的数据访问权限,仅允许授权用户进行操作,从而有效降低数据滥用风险[9]

5.2 技术集成难度

BIM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技术集成难题。首先,两种技术所依赖的数据格式和结构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数据交互困难。例如,BIM模型通常以IFC格式存储几何和属性信息,而人工智能算法则需要特定格式的数据输入[4]。其次,技术平台的异构性也可能引发兼容性问题,影响系统整体性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开发标准化接口和中间件来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标准化接口能够统一数据格式,确保BIM模型与人工智能算法之间的数据流通顺畅;而中间件则可以作为桥梁,协调不同技术平台之间的通信,提升系统的集成效率[7][9]

5.3 成本投入

应用BIM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智能预测系统需要较高的硬件、软件及人力成本。硬件方面,高性能计算设备和存储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用于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软件方面,购买或开发兼容的BIM工具和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也需投入大量资金[2]。此外,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的技术人员同样需要长期投资。为应对高昂的成本问题,企业可以采取合理规划成本的方式,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并根据项目需求分阶段实施技术融合。例如,在初期阶段重点开发核心功能模块,逐步扩展至其他辅助模块,以降低一次性投入压力[6]

6.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6.1 与新兴技术融合

随着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BIM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有望进一步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结合,从而推动施工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物联网技术通过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传感器数据,能够为BIM模型提供动态更新的信息流,使得施工进度监测更加精准和及时[4]。例如,在智能工厂中,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已经实现了装配式构件生产状态的实时管理,这一模式可以延伸至施工现场,通过对机械设备、材料流动及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进一步提升施工进度预测的可靠性[11]。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将显著增强BIM与人工智能融合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其能够从海量施工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复杂分析,从而实现更为智能化的预测与决策支持。这种多技术协同的应用场景不仅有助于优化施工流程,还能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的风险预警与应对方案,推动建筑行业向智慧化方向迈进。

6.2 应用拓展

除了在施工进度预测中的成功应用,BIM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还展现出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其他领域的广阔前景。特别是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通过结合深度学习算法与BIM模型,可以构建自动化的安全隐患识别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7]。同时,在成本控制领域,融合技术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综合分析,帮助项目团队更准确地估算成本,并动态调整预算计划以适应项目变化。例如,BIM模型的详细性与人工智能算法的预测能力相结合,能够在项目初期识别潜在的成本超支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12]。此外,融合技术还可以在供应链管理、能源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不断拓展应用场景,BIM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

参考文献

[1]胡旭冉.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进度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2):47-51.

[2]李盛凯;黄莉莉.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协同与信息管理研究[J].前卫,2024,(8):243-245.

[3]焦佳.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工程进度控制中的实践与展望[J].前卫,2023,(35):164-166.

[4]朱曲平;刘香香.基于BIM的智能建造技术演进及应用趋势[J].科学与信息化,2024,(4):115-117.

[5]崔自强;杨淑娟;于德湖.人工智能在建筑施工领域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23,38(4):117-125.

[6]李慧海.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四川水泥,2023,(11):213-215.

[7]樊金龙;欧阳东;陈晶.AI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探讨[J].电气时代,2024,(7):16-24.

[8]刘向东.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江西建材,2023,(10):322-324.

[9]宋传勇;盛建潍.智能化建筑施工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4,(5):170-172.

[10]张力千;刘广强.BIM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产业报道,2024,(3):45-47.

[11]马佳星;谢含军;周朝阳;蒋建男.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黑龙江科学,2023,14(22):127-129.

[12]梁华叶;郝宗杨.基于BIM技术的房地产建筑施工管理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3):89-91.

[13]陈力攀.人工智能在土木建筑领域的应用[J].电脑迷,2023,(17):151-153.

[14]李进荣.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应用研究[J].工程质量,2021,39(10):99-102.

[15]李军.建筑建设智能化工程BIM技术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4,(2):159-16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