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治疗价值比较
DOI10.12428/hlyjzz2025.08.048,PDF 下载: 26  浏览: 278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内镜钻孔引流血肿并发症
摘要:

自发性幕上脑出血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经及时治疗脱离生命危险的患者也往往因为严重的神经损伤而出现失语、偏瘫等永久性后遗症[1]。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能够借助影像学技术对出血部位进行精准定位和钻孔引流,可避免对重要血管及功能区造成损伤,但存在较高的感染、再出血风险,并且对于部分黏稠血肿难以完全清除,可能会使脑水肿进一步加重[2]。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造成的创伤较小且术中不会使脑组织受到直接牵拉,可降低继发性神经损伤发生风险;术中可借助内镜获得高清视野将血肿精准清除,并且能够对活动性出血点进行有效处理和彻底止血[3]。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血肿的高效清除效果已经得到临床上普遍认可,能够快速、有效地解除脑组织受到的压迫,因此术后不易出现脑积水,并且由于无需长期放置引流管,所以可有效规避感染风险[4]。基于此,本文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应用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与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5年2月收治的94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自发性幕上脑出血诊断标准[5];②无脑卒中史;③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幕下脑出血者;②合并严重颅脑外伤者;③合并烟雾病者;④继发脑疝等危重症患者;⑤行传统行开颅手术治疗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χ±s)]

1.png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麻醉后根据手术方案确定的流程先安装4-6枚金属标记点(Merker)定向框,使用GE Revolution CT ES型CT机扫描定位血肿,将CT数据导入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华科精准SR1型),设计手术路径,定位穿刺靶点,参照获取的数据依次安装定位弓、导向器;明确穿刺部位进行穿刺钻孔操作,先吸引清除部分血肿,然后取引流管置于骨孔中。术后在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H34021690,10万单位)32万U,每天1次。当CT检查显示颅脑血肿量<3mL时将引流管拔除。

研究组实施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麻醉后使用CT机(同上)扫描定位血肿,作切口后骨钻打孔,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圆形骨瓣,切开硬脑膜,切口呈现出“十”字形,随后实施止血操作。取脑穿针穿刺,对血肿腔位置加以明确,取套筒、神经内镜依次置入,明确套筒构建起的通道能够正常使用,随后操作神经内镜将血肿缓慢吸出,期间避免对附近组织进行牵拉,如果血凝块较硬在进行操作时可以先清除附近其他血肿,之后再采取措施将硬血块吸出。完全清除血肿后依次修补硬脑膜、恢复骨瓣位置,最后将切口缝合,术毕。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治疗指标:以血肿清除率、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作为分析指标,手术前后使用GE Revolution CT ES型CT机进行颅脑扫描测量血肿体积,术后血肿体积与术前血肿体积相除之商的百分比即为血肿清除率。②炎症反应: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4、6(IL-4、IL-6)作为分析指标,分别以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测定。③并发症情况:统计感染、再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并计算百分比。④意识状态: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评测,量表得分(3-15分)与意识障碍严重程度为负相关。⑤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 index指数(BI)量表评测,量表得分(0-100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为正相关。⑥生活质量:使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测,量表得分(49-245分)与生活质量水平为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χ±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比较[n(%),(χ±s)]

2.png

2.2两组炎症反应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反应情况比较(χ±s)

3.png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4.png

2.4两组意识状态评分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意识状态评分比较(χ±s,分)

5.png

2.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χ±s,分)

6.png

3.讨论

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治疗中应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微创入路、高清视野、彻底止血、高效清除血肿,对深部大血肿的治疗效果尤佳[6]。相比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由于能够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因此能够更加高效地清除血肿;术中可借助内镜直视下止血,因此可有效规避再出血风险;短期操作且引流时间短,术后不易发生感染[7]。自发性幕上脑出血后存在大量、深部血肿的患者应优先选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术中对于轻度凝血功能异常或活动性出血问题均可通过直视下止血操作将其有效解决,能够加快受损神经功能修复进程,可满足患者保留机体功能的需求[8]

在本研究中,观察血肿清除率,研究组为91.49%较对照组的74.47%更高(P<0.05);观察术后清醒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更短(P<0.05)。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实施过程中可利用内镜提供的高清视野对血肿腔及周围其他组织进行直接观察和多角度探查,从而将血肿精准、彻底清除,同时术中可对活动性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防止血肿形成部位再次出血,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清除血肿[9]。内镜手术能够将绝大多数血肿一次性清除,使颅内压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低,减轻脑组织受到的压迫和损伤,从而有效规避相关并发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因此患者术后能够更快恢复清醒,尽早离开ICU[10]。在本研究中,观察术后1周hs-CRP、IL-4、IL-6水平,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属于微创操作且术中造成的组织损伤较轻,可减少机械损伤引起的炎症介质释放;术中将血肿高效清除后能够将局部炎症引起的连锁反应有效阻断,同时即时、彻底止血可规避再出血引起的持续性炎症刺激;术后引流时间短可减轻异物刺激导致单核细胞被持续激活引起的炎症反应[11]

在本研究中,观察并发症总发生率,研究组为6.38%较对照组的21.28%更低(P<0.05)。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所作的切口与骨窗均较小,并且术中可直视操作能够减轻周围组织损伤,也不易引起细菌迁移,再加上术后引流时间短,因此手术部位不易被感染;术中将血肿有效清除并进行彻底电凝止血,可最大程度地清除可能引起再出血的风险因素,同时利用套筒构建起操作通道可避开重要血管,减少血管发生机械性损伤的风险,从而有效减少再出血的发生[12];术后患者能够更早恢复清醒、离开ICU,可尽快开展主被动活动锻炼,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再加上机体炎症反应较轻、并发症较少不会促进血栓形成,因此不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在本研究中,观察术后1周GCS评分、BI评分、SS-QOL评分,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彻底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脑组织受压迫时间缩短,减轻神经损伤,同时术中精准操作能够使继发性脑损伤最大程度地降低,从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13];术中精准清除深部血肿能够防止内囊后肢运动纤维受损和术后脑萎缩,可使机体运动功能及皮质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保留,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优化神经修复环境,再加上术后能够更早恢复清醒开展活动锻炼,因此日常生活能力更好;术后患者全身状态改善更为明显且并发症较少,可促进神经重塑与心理社会功能恢复,减少对患者身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生活质量较高[14]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能够更好地清除血肿控制并发症,对患者意识状态与生活能力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与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相比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罗成焕,唐斌,叶泽驹,等.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4,24(11):962-967.

[2]高洁,袁毓,李明月,等.立体定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5,27(2):202-205.

[3]柴磊,马刘佳,高飞,等.3D打印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血肿清除率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4,30(11):1863-1868.

[4]李元贵,杨燕文,王晓麒,等.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23,39(7):833-837.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994-1005.

[6]杨彦平,张军,高凌风,等.3D打印导航导板技术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3,52(8):1006-1009+1018.

[7]夏海龙,杨刚,郑超.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25,19(2):72-76.

[8]张笑,银锐,李鹏涛,等.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4,24(6):455-460.

[9]叶富跃,杨堃,马春阳,等.3D-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2,30(1):49-55.

[10]魏航宇,蔡强,李知阳,等.改良微创手术入路与钻孔引流手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23,31(3):228-232.

[11]武强,韩志强,赵建春,等.术中VR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的疗效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24,37(1):33-38.

[12]宋超强,赵保钢,孙智宏.不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7):725-728.

[13]陈锐,黄毅,朱云中,等.神经内镜结合大骨瓣序贯性减压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脑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24,46(5):757-760.

[14]闫亮,刘嫚,王佳.神经内镜下脑出血清除术联合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脑出血脑室破入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8):1055-1058.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