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跆拳道下劈技术动作的运用方法
DOI,PDF 下载: 0  浏览: 9 
作者郭维森
作者单位开封职业学院
关键词跆拳道下劈动作技术要领训练方法
摘要:

1.  引言

跆拳道是一项极具观赏性和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爱好者和参与者。在跆拳道的众多技术动作中,下劈技术动作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比赛和实战训练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能阻拦对手的进攻,又是重创对手与得分的有效手段。下劈动作包括直摆式下劈和屈伸式下劈,攻击部位为足跟或足底,直摆式下劈为直膝踢击,屈伸式下劈先屈膝再伸展。

2.  下劈技术动作的规格与特点

2.1  下劈动作规格

下劈是跆拳道中一种极具威力和实用性的进攻技术动作,下劈动作基本分解为四步,具体动作如下:起始姿势:双脚前后站立,前脚脚尖向前,后脚脚跟稍抬起,两脚间距略宽于肩宽,膝关节微微弯曲,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双手握拳,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眼睛注视前方对手。提膝:以髋关节为轴,前脚蹬地,后脚迅速屈膝上提,膝盖尽量靠近胸部,同时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勾起。此时,身体重心略微后移,上半身保持正直,头部正直向前,眼睛注视目标。伸展:在提膝至最高点后,大腿继续向上伸展,同时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快速向前上方踢出,直至腿部伸直。在这个过程中,脚尖下压,使脚底尽量与地面平行,增加击打面积和力度。身体重心随着腿部的伸展向前上方移动,上半身微微后仰,以保持身体平衡。击打与收回:当下劈腿的脚底或脚跟接触到目标时,用力向下劈砍,将力量集中在打击点上。击打完成后,迅速放松腿部肌肉,将腿自然下落收回,恢复到起始姿势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动作。

2.2.  下劈动作击打力度的特点

下劈技术动作的力量来源是从多方面展现的的。从腿部的肌肉发力来看,下劈涉及到腿部肌肉是:小腿的三头肌、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以及后侧的股二头肌等肌肉群的协同收缩。而在动作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提膝、转髋等动作,将身体的扭转力量和腿部肌肉的收缩力量这两种力量进行叠加,从而在进行下劈技术动作时产生强大的向下冲击力。这种力量能够对对手造成较大的打击,从而使在受到攻击时难以保持平衡或继续进攻。

2.3.  下劈动作击打高度的特点

下劈主要攻击对方的脸部或头部区域,这一区域相对身体其他部位处于较高位置。运动员需要将腿部充分抬高,利用腿部的长度和身体的伸展来达到较高的击打点。高击打点不仅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因为对手可能对来自上方的攻击准备不足,而且由于头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一旦击中有效部位,往往能对对手的比赛状态产生重大影响,比如使其产生短暂的眩晕或失去防守意识。

2.4.  下劈动作速度的特点

下劈技术的突然性体现在其动作的隐蔽性和启动速度上。在实战中,运动员可以通过灵活的步伐移动、假动作的配合等方式来隐藏下劈的意图。例如,先做出前踢或横踢的假动作,诱导对手做出错误的防守反应,然后迅速启动下劈动作。下劈的启动速度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甚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提膝、抬腿和劈击的连贯动作,让对手猝不及防,从而得分。

2.5.  下劈动作攻击距离的特点

下劈技术的攻击距离优势得益于腿部的长度和动作的伸展性。运动员在进行提膝抬腿时,提膝的高度决定了腿部可以伸展到较远的距离。与一些近距离的拳法或腿法相比,下劈技术能够在较远的距离时对手发动攻击。这使得运动员在面对远距离的对手时,可以使用直摆式下劈,在面对近距离的对手时,可以使用屈膝式下劈。尤其是在对手试图拉开距离或自己需要突破对手防守范围时,下劈可以更效地发挥作用。

2.6.  下劈动作打击范围的特点

下劈技术的打击范围里涵盖了对手头部上方、前方、侧面甚至后方的一定区域。当运动员使用屈伸式下劈在灵活运用的情况下,能够从侧面或稍偏后的角度攻击对手的头部侧面或后脑部(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而使用直摆式下劈时,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角度和腿部的摆动方向,攻击对手正面的脸部、额头等部位。这种较为广泛的打击范围增加了下劈技术在实战中的适用性。

3.  下劈技术动作的分类及动作要领

3.1.  直摆式下劈

3.1.1动作过程

直摆式下劈在踢腿时以直膝的方式进行踢击。运动员首先通过灵活的步伐调整与对手的距离,保持合适的站位。然后,以支撑腿为轴,转髋提膝,将攻击腿迅速向上抬起,膝关节伸直,腿部尽量贴近身体,形成一个类似 “立刀” 的姿势。在抬腿到合适高度后,利用身体的重力和腿部肌肉的力量,将腿以直线摆动的方式向下劈击,攻击部位为足跟或足底,目标是对手的脸部或头部。

3.1.2技术要点

转髋的协调:转髋动作要与提膝同步进行,通过转髋带动腿部的上提,增加抬腿时的速度和力量。转髋的幅度要适中,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力量传输不到位;过大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过小则无法充分发挥转髋带来的力量加成。

腿部的控制:下劈时,后腿应积极上举,在抬腿过程中,要保持膝关节伸直,腿部肌肉紧张,以确保腿部的稳定性和力量的传递。同时,要注意腿部的高度和角度,过高可能会使动作变慢,过低则无法攻击到对手的头部。在劈击时,要以足跟或足底为着力点,将力量集中在一点上,增强打击效果。

身体平衡的维持:整个直摆式下劈动作过程中,身体的重心要稳定。支撑腿要微微弯曲,脚掌踏实地面,为身体提供良好的支撑。在抬腿和劈击时,要通过身体的微调来保持平衡,避免因动作幅度过大而摔倒。

3.2  屈伸式下劈

3.2.1动作过程

屈伸式下劈在踢腿时先屈膝再伸展。开始时,运动员同样要调整好与对手的距离和站位,然后转髋提膝,与直摆式不同的是,攻击腿在提膝后膝关节弯曲,小腿自然下垂,形成一个类似 “折刀” 的姿势。接着,通过腿部肌肉的收缩,将小腿迅速向前上方伸展弹出,同时身体前倾,利用身体的重量和腿部的伸展力量,以足跟或足底向下劈击对手的头部。

3.2.2技术要点

屈膝的幅度:屈膝的幅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合适的屈膝幅度能够储存较多的力量,但是如果屈膝的幅度过大,就可能会导致动作的速度与连贯性。通常来说,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在 130 — 150 度左右是在不影响速度与连贯性的同时又能够储存足够的力量对对手进行打击。

伸展的爆发力:小腿的伸展是屈伸式下劈的关键力量来源之一。运动员通过小腿三头肌和大腿后侧肌肉(如股二头肌)的快速收缩,从而产生强大的爆发力,使小腿能够迅速伸直。在伸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力量的传递:从支撑腿到另一腿的大腿到小腿再到足跟或足底,一气呵成,动作连贯。

身体姿态的配合:身体前倾的角度要与腿部的伸展动作相协调。前倾过度可能会导致身体失去重心向前摔倒,前倾不足则无法充分发挥身体重量在劈击动作中的作用。同时,支撑腿要稳定,保持身体的平衡,为攻击腿的动作提供有力保障。

4.  下劈技术动作在实战中的运用

4.1  进攻中的运用

4.1.1主动进攻

在主动进攻时,运动员可以利用对手的防守漏洞或注意力分散的时机发动下劈攻击。例如,当对手在防守时重心较低或注意力集中在中下段的防御时,运动员可以突然启动下劈,利用下劈攻击距离长和击打点高的特点,越过对手的下段防守,直击其头部。运动员可以通过快速的前滑步接近对手,然后迅速提膝下劈,不给对手足够的反应时间。这种主动进攻的下劈往往能打乱对手的防守节奏,为后续的攻击创造条件。

4.1.2组合进攻

下劈可以与其他技术动作组成有效的组合进攻。比如,先使用低踢攻击对手的腿部,使对手的注意力和防守重心下移,然后迅速接上高的下劈动作。或者先使用假动作,如虚晃的横踢,诱导对手做出侧闪或格挡的动作,然后立即改变动作路线,使用下劈攻击对手暴露出来的头部区域。在组合进攻中,下劈的运用要注意动作之间的衔接流畅性和节奏感,使对手难以应对。

4.2  防守中的运用

4.2.1阻击进攻

当对手发动进攻时,下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阻击手段。例如,当对手使用前冲拳或前踢等进攻动作时,运动员可以迅速提膝下劈,以足跟或足底阻击对手的攻击路线。下劈的力量和突然性可以使对手的进攻受阻,甚至使其因受到反作用力而失去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需要准确判断对手的进攻时机和路线,及时做出下劈动作,同时要注意自身的防守姿势和身体平衡,避免在阻击过程中受到对手的二次攻击。

4.2.2反击

在防守对手攻击后,下劈可以作为反击技术使用。比如,当对手的攻击被成功格挡或闪避后,运动员可以利用对手攻击后的空当,迅速发动下劈反击。这需要运动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在瞬间抓住反击的时机。在反击下劈时,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力量的发挥,以最大程度地打击对手。

综上所述,下劈技术在跆拳道实战中运用广泛。进攻时,主动进攻可趁对手防守漏洞或注意力分散,利用其距离长、击打点高的特点出击;组合进攻则与其他动作配合,注意衔接流畅。防守时,阻击进攻能以力量和突然性阻挡对手攻击路线;反击则在防守成功后抓住空当反击。下劈技术在实战中需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其特点,把握时机,实现有效进攻和防守

5.  下劈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5.1  专项力量训练

5.1.1腿部肌肉力量训练

1.深蹲:深蹲是增强大腿肌肉力量的经典训练方法。运动员可以采用不同的深蹲方式,如自重深蹲、负重深蹲等。在训练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缓慢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然后缓慢站起。每组可以进行 10 - 15 次,进行 3 - 5 组。

2.腿举:腿举训练可以使用专门的腿举机。运动员坐在腿举机上,将双脚放在踏板上,通过腿部力量将踏板向上推举。这种训练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锻炼大腿前侧和后侧的肌肉,每组可进行 12 - 18 次,3 - 4 组。

3.提踵训练:提踵主要锻炼小腿三头肌。运动员可以站在台阶上,前脚掌着地,后脚跟悬空,然后通过小腿肌肉的收缩将身体抬起。训练时可以进行多组,每组 15 - 20 次。

5.1.2核心力量训练

1.平板支撑:平板支撑可以有效锻炼腹部、背部等核心肌群。运动员俯卧在地面上,双肘和双脚支撑地面,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每次持续时间可以从 30 秒开始,逐渐增加到 1 - 2 分钟,进行多组。

2.仰卧腿部提升:运动员两人一组,一人自然站立,一人仰卧在地面上抓住另一人脚踝,双腿伸直,随后通过腹部的力量将双腿缓慢抬起到90度,与地面成直度后再缓慢放下。每组可进行 10 - 15 次,3 - 5 组。

5.2  技术动作训练

5.2.1分解动作训练

1.提膝训练:运动员可以进行专门的提膝练习,重点体会转髋与提膝的协调配合。在训练时,可以先进行慢动作练习,感受腿部肌肉的收缩和髋关节的转动,然后逐渐加快速度。每次训练可以进行 20 - 30 次提膝动作,进行 3 - 5 组。

2.抬腿与劈击训练:对于直摆式和屈伸式下劈的抬腿和劈击动作分别进行训练。在抬腿训练中,要注意腿部的姿势和高度控制;在劈击训练中,要强调力量的集中和攻击部位的准确性。可以通过空击练习,每组进行 15 - 20 次,3 - 4 组。

5.2.2完整动作训练

在分解动作训练熟练后,进行下劈技术的完整动作训练。运动员可以对着沙袋、脚靶等训练器材进行练习。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速度和力量的发挥。可以先从单个下劈动作开始,逐渐增加为连续的下劈攻击,每次训练的组数和次数根据运动员的体能和训练水平而定。

5.3  实战模拟训练

5.3.1一对一模拟实战

安排运动员进行一对一的模拟实战训练,在实战中要求运动员有意识地运用下劈技术。通过与不同的对手进行实战模拟,运动员能够更好的了解下劈技术动作在实际对抗中的运用时机、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在每次模拟实战后,都需要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对训练方法进行调整。

5.3.2实战场景训练

通过设置不同的实战场景,如让对手主动进攻,我方进行反击、对方防守,我方进行主动进攻等情况,让运动员在特定的场景下练习下劈技术动作。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复杂实战环境下运用下劈技术的能力,增强其在应对不同情况时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综上所述,技术动作训练有分解动作(提膝、抬腿与劈击)和完整动作训练,先分解熟练后进行完整动作等练习。跆拳道下劈技术动作训练涵盖多方面。专项力量训练包括腿部肌肉力量(深蹲、腿举、提踵)与核心力量(平板支撑、仰卧腿部提升)训练。让运动员通过专项训练和技术动作的训练相结合,进行一对一模拟实战和实战场景的练习,确保运动员运用动作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熟练。一对一模拟实战及实战场景训练,前者通过与不同对手实战总结分析调整,后者设置多种场景,以提升运动员实战中运用下劈技术的时机把握、效果呈现、灵活性与反应速度。促使运动员能在实际对抗中熟练运用下劈技术,能够在关键时刻把握时机、应对问题,并且充分提升实战能力,通过总结分析不断改进,为以后的跆拳道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下劈技术作为在跆拳道运动中重要的腿法之一,其独特的击打力量大、击打点高、打击范围广、突然性、爆发性强和攻击距离长等特点,使其在进攻和防守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直摆式和屈伸式下劈的动作要领分析,以及在实战中的运用方法探讨,结合相关训练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跆拳道下劈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还相对较少,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下劈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同时也需要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对下劈技术的运用水平,促进跆拳道运动在竞技和大众健身领域的更好发展。

6.2  建议

训练计划个性化: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比赛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专项力量训练、技术动作训练和实战模拟训练的比例和强度。

注重技术细节:在训练过程中,强调转髋、腿部控制、身体平衡等技术要点,及时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确保动作规范。

多样化训练方法:不断创新训练方法,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如采用不同速度、力度和角度的下劈练习,或结合其他技术动作进行组合训练。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培养运动员在实战中的冷静、果断和自信,提高应对压力和突发情况的能力,可通过模拟比赛场景、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

定期评估与反馈:定期对运动员的下劈技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帮助运动员发现问题并调整训练策略。

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运动员对跆拳道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其更好地理解下劈技术的原理,从而在实践中更科学地运用。

预防运动损伤:在训练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训练中合理控制训练强度,注意训练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广磊,游永豪,周浩祥,李际麟.  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膝关节动作特征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37(06):35-38.

[2] 庞丹丹.  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男子下劈技术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西部皮革,2018,40(04):25-26.

[3] 王颜.  跆拳道专项学生下劈腿中提膝技术训练的研究——以南京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学生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06):511-513.

[4] 游永豪,杨亚林,张猛,周浩祥,李际麟.  女子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下劈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05):48-53.

[5] 朱荣军.  对跆拳道下劈技术的动作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6):286.

[6] 王凯.  浅析跆拳道下劈技术的实战运用[J].新课程(中旬),2012,(07):68.

[7] 李玉清.  跆拳道下劈技术在女子比赛中的运用[J].少年体育训练,2008,(03):59-60.

[8] 林春生.  跆拳道下劈技术分析[J].拳击与格斗,2007,(04):39.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