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kan4@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期刊菜单
2025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刺蒺藜-杜仲药对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实验研究 下载:56 浏览:498
摘要:
目的研究刺蒺藜-杜仲药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8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刺蒺藜-杜仲药对组(22.12 g·kg-1)、缬沙坦组(13.35 mg·kg-1)和SHR模型组(0.5%CMC)各7只,另将7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组(0.5%CMC)。各组灌胃给药,连续10周。大鼠尾动脉血压计测量大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与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计算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全心称重,计算心脏指数(CI)。左室心肌组织HE染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心肌细胞横径(CTD)测量和形态学观察。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I3K和PKC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BP、DBP、MAP明显升高(P<0.01),IVST、LVPWT明显增厚(P<0.05),CI、LVMI、CTD显著增加(P<0.05),心肌组织形态学有明显改变,心肌组织PI3K和PKC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蒺藜-杜仲组和缬沙坦组大鼠SBP、DBP、MAP均明显下降(P<0.05),IVST、LVPWT明显变薄(P<0.05),CI、LVMI、CTD有所降低(P<0.05),心肌组织形态学有显著改善,心肌组织PI3K和PKC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刺蒺藜-杜仲药对具有逆转SHR左室肥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组织PI3K/PKC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清热解毒法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下载:57 浏览:504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研究清热解毒中药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氯喹组及立普妥组。干预后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外弹性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和斑块负荷(PB);计算斑块的不稳定性指数(Ⅵ)。结果 IVUS检测EEMA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A方面,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及立普妥组较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中、低剂量组及氯喹组增加(P<0.05),而氯喹组较黄连解毒汤中、低剂量组有所下降(P<0.05);PA方面,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及立普妥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较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下降(P<0.05),氯喹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PB方面,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低于模型组(P<0.05);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下降(P<0.05),氯喹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在LA、PA、PB方面,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与立普妥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可以减小PA及PB,增加LA及降低Ⅵ,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高稳斑效果越好,其效果与立普妥相当。
梓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504
摘要:
目的探讨梓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增殖和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并作成骨、成脂分化鉴定。CCK-8法检测25、50、100、200μmol/L梓醇在12、24、36 h对BMSCs增殖效应,选取含50、100、150μmol/L梓醇的经典诱导液、经典诱导液、普通培养基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诱导3周后,HE染色观察成软骨大小。选取相同浓度的梓醇、经典诱导液、普通培养基培养BMSCs12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1、Aggrecan和SOX9基因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梓醇对BMSCs均无毒性作用,24 h后不同浓度的梓醇都可促进BMSCs增殖,随着梓醇浓度增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BMSCs增殖也明显增加,与空白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观察,加入含150μmol/L梓醇的经典诱导组诱导的软骨小球较单纯经典诱导液组大,而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不同浓度组梓醇均能提高COL1、Aggrecan和SOX9基因表达(P<0.01),与经典诱导组比较,低、中剂量的梓醇组可以提高COL1基因的表达(P<0.05),高剂量梓醇可提高Aggrecan基因的表达(P<0.05),高、中、低剂量梓醇组都可以提高SOX9的基因的表达(P<0.05)。然而,经典诱导组SOX9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梓醇能促进大鼠BMSCs体外增殖,与时间和浓度成正相关,亦能促进大鼠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可能与促进COL1、Aggrecan基因表达相关。
于系统药理学层面以“大黄-黄连”治疗胃溃疡为例诠释中医配伍的意义 下载:59 浏览:486
摘要:
目的由于中药"多因、多效、多靶点"的特点,中药治疗疾病的具体原因难以被阐明,以"大黄-黄连"为例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从系统水平研究中药成分,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中医配伍的意义。方法检索中医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并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药物相似性(DL)筛选出大黄、黄连的有效化学成分并经过DrugBank数据库确认其靶点,挖掘CTD、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与胃溃疡相关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大黄-黄连"药对的蛋白互作网络图、化合物靶点图并通过计算拓扑学参数筛选出"大黄-黄连"药对中关键的作用靶点和化合物;利用David数据库对"大黄-黄连"药对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大黄-黄连"药对活性成分30个,活性成分靶点100个;作用于胃溃疡的靶点37个;GO分析得到11个生物学过程、5个细胞组成和5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得到37条信号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结直肠癌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信号通路、沙门氏菌感染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中医配伍的意义,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为下一步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黄芩苷抗肺炎支原体研究 下载:60 浏览:504
中国中医药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
2018-2025
发文量 :
692
访问量 :
162876
下载量 :
60952
总被引次数 :
596
影响因子 :
1.398
中国中医药最新录用
学术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