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研究
当代音乐研究

ISSN:

《当代音乐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论增设双簧管哨片设计制作课程的必要性 下载:77 浏览:368
  • 矫艳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双簧管是西方古典乐器中的重要代表,至今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因此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意义,在双簧管的演奏中,人们将双簧管哨片称作双簧管的"喉咙",它可以发出优美的音色,在音乐中起到应和的效果,来促使音乐美感的产生。所以为进一步提升对于双簧管的了解程度,要增设双行管哨片设计制作的课程,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双簧管具体的演奏原理,通过亲身制作的实际体验,更加熟悉双簧管哨片,提高自己的演奏技术,所以本文通过对于哨片进行描述,并结合其设计和制作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该课堂开展的必要性,促进双簧管演奏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 论大学生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 下载:86 浏览:416
  • 李润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学生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分别从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发挥自然美的教育功能、创新音乐教学方式等方面,就如何改革高校音乐教学工作展开了简要分析,为当代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水平的综合提升,以及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七年级学生识谱水平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载:83 浏览:452
  • 王娅雯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识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音乐课是素质教育环境下必不可少的内容,识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必备音乐技能之一。[1]上海市的音乐课程系统如下:初中音乐课程是六、七年级,艺术课程是八年级和九年级。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七年级学生通过测验的方式收集资料,结合课堂观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影响其识谱水平的因素,为中学的识谱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有助于教师对识谱学习设计有效的活动对策。

  • 南京白局引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思考 下载:63 浏览:432
  • 何悠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南京白局,是一门用城南老南京话说唱的艺术,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它内容丰富,囊括南京的历史风貌、民族来源、迁徙经过、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生产生活等方面,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依旧处于濒临失传的现状。如今的中国,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改革创新引领一切,教育也须走创新的必经之路。所谓地方课程,则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涉及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提倡本土音乐与民族音乐,从文化传承的价值中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凝聚力,因此,本文就南京白局的发展历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将白局引入中小学地方课程做出思考与分析。

  • 初中音乐课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 下载:76 浏览:346
  • 乐晓菁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初中阶段是培养初中生演唱力的最佳时期,尤其在新课标要求下应当采取创新性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进而帮助初中生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新要求及初中生音乐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演唱教学设施建设等策略,进一步提高其音乐演唱力,实现初中生全面均衡发展。

  • 试论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素养的培养 下载:86 浏览:419
  • 张舒凡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本文主要以试论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素养的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中音乐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素养的培养现状,其次从体现优美的歌声,组织学生领悟美、引进先进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形体律动,发展学生音乐素养、优化鉴赏环节,扩展教学内容、构建和谐关系,促进音乐活动发展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素养的培养有效思考,进一步强化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素养的培养效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 下载:85 浏览:425
  • 周梦菲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音乐作为艺术课程,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灵活性、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是极为关键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更为活泼好动,好奇心极为强烈,若是音乐课程过于呆板乏味,显然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而将传统文化融合到小学音乐课堂中,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丰富他们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中。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融合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融合的措施,旨在提升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 论音乐课堂结束语的优化 下载:86 浏览:382
  • 赵艳玲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在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现阶段,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后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初中音乐课堂结束语设计的规律进行了介绍;随后分析了当下音乐课堂结束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教学实例对优化初中音乐课堂的结束语手段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同行业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性较高的建议。

  •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下载:78 浏览:368
  • 崔玉洋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的重要瑰宝,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时代在进步和发展,但是其中所涌现出的一些内容会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是我国人民的责任,也是世界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性,能够在接受人们认可的情况下,保证中国传统音乐获得良好发展和进步。

  •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探究 下载:85 浏览:452
  • 韦鲜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都说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确,广西壮族人民生来就热爱唱歌、善于歌唱,以至广西一直有着"歌海"的美称。在广西壮族除了单声部民歌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歌种,那就是广西壮族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情韵味和演唱形式——壮族三声部民歌,浑然天成的声调高歌着壮民族乐观豁达的民族情韵。

  • 广西那坡地区黑衣壮音乐文化特点探析 下载:59 浏览:450
  • 朱亚欣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8期
  • 摘要: 广西那坡黑衣壮作为壮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氛围。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黑衣壮的音乐风格十分鲜明,给人以独特的视听和审美体验,音乐作品也以原生态的形式得以保存。本论文结合笔者在那坡地区的采风经历,在论述黑衣壮的音乐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黑衣壮的民族音乐文化特点进行探究与分析,为今后对黑衣壮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论二胡的起源与发展 下载:89 浏览:426
  • 李晓璇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8期
  • 摘要: 二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最早被记载于公元754年岑参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一句诗词中,这时的胡琴就是我们现在的二胡。二胡的起源在学术上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西方传入说,第二种——东方传入说,第三种——本土起源说。

  • 京韵大鼓艺术钩沉 下载:77 浏览:468
  • 刘亚媛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8期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传统行业和传统文化面临着考验,曲艺能否保持生命力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国外文化不断入侵,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让经典曲艺作品流传,并被年青一代所认可与接受是值得思考的。京韵大鼓已有百年的历史,是中国曲艺说唱艺术中鼓词类别的重要分支剧种,它成为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说唱艺术品种,代表流派风格各异。本论文对曲艺艺术京韵大鼓的产生、流派和发展的现状进行简述,并进一步对曲艺艺术的发展提出构想,具体怎样做好曲艺的传承,这也是一个深刻的现实问题。

  • 晋剧《打金枝》中郭暧的多重形象 下载:85 浏览:386
  • 马素英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8期
  • 摘要: 作为晋剧的经典剧目,《打金枝》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打金枝》的研究亦越来越受青睐,而作为其重要人物,郭暧这一形象却至今尚未有过单独研究。于驸马、臣子、儿子多重身份之下的郭暧,亦值得引起关注,其是孝顺与畏惧、遵从礼教与挑战礼教的矛盾统一体。

  • 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路径探究——以平山西王庄丝弦为例 下载:78 浏览:388
  • 张红娟1 王新叶2 解玲玲1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丝弦戏是河北省地区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平山丝弦戏为代表的西王庄丝弦,植根于民间乡土之中,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彰显地方音乐特点、继承传统民俗文化、体现区域语言声调、建设新农村文化等方面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市场的冲击,西王庄丝弦在传承与发展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困难。本文拟通过对该戏曲发展空间的考察和内部结构的分析,以活态传承发展的策略研究出发,为该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得到振兴与发展。

  • 安庆地区黄梅戏音乐及其教育功能 下载:79 浏览:416
  • 锁婷婷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安庆市坐落在安徽省的西南部,位于安徽省、湖北省和江西省的交界处,是长江流域最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安庆有着悠久的文化,被誉为"黄梅戏之乡"。经过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安庆黄梅戏已经成为当地传统戏曲中最具影响力的戏曲之一。笔者详细论述了黄梅戏的音乐艺术、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及其发展历史,并深入诠释了当代黄梅戏音乐的教育功能,最后总结出它给予现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义。

  • 山东民歌分类与艺术特点 下载:77 浏览:387
  • 许一鸣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山东民歌历史发展悠久,种类多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演变迅速,具有多种表演形式且贴近山东劳动人民的生活风俗。根据山东民歌的不同风格特征,我们通常大致将山东民歌分为小调、劳动号子、山歌、民歌套曲、秧歌五大类。本文从乐曲概念出发,分别从民歌种类、歌词旋律特点、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其中山东小调以《沂蒙山小调》为例,乐谱采用"鱼咬尾"的创作方式,加之以朴素亲切的歌词与发音,通过传统版本和男女重唱版本的对比体现小调的婉转悠扬;民歌套曲以胶东《烧纸调》为例,着重分析它的不独具特色乐体裁及音乐结构,通过音乐描绘生活的画面。与此同时,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使传统音乐永追时代潮流是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音乐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发文量
访问量
下载量
总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