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3) {
  [0]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4.157165"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69754"
    ["name"] => string(90)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有效作用研究"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3-19"
    ["click"] => string(4) "1628"
    ["soziding1"] => string(9) "朱海红"
    ["soziding2"] => string(75) "预见性护理;高龄老年长期卧床;压力性损伤;有效作用"
    ["soziding3"] => string(51)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000"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老龄研究进展"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3) "154"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4"
    ["soziding10"] => string(1) "9"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4.157165","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12164) "<p>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或称久病卧床、长期卧床、卧床不起,是指老年人因长期患病和伤残而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减退,部分或完全需人帮助的一种临床现象,包括长期卧床、坐椅及只能室内生活不能外出。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康复再起的希望较小,应重在预防<sup>[1]</sup>。预见性护理是一种综合性、个体化的护理方法,也被称为预见性评估或预见性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需要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提前预见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福祉。预见性护理的目标是预防、识别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up>[2-3]</sup>。基于持续的评估和反馈,以及护士的临床判断和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在实践中,预见性护理强调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护士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预见性护理的核心思想在于提前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后再进行处理。要求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防止病情恶化或发生并发症。同时,预见性护理也强调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sup>[4-5]</sup>。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旨在预防、识别和处理潜在健康问题的综合性护理方法,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br/></p><p>1资料与方法</p><p>1.1一般资料</p><p>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2:8,平均年龄为(69.51±2.6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9,平均年龄为(69.21±3.54)岁(P&gt;0.05)。</p><p>1.2方法</p><p>1.2.1对照组</p><p>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皮肤评估:定期进行皮肤评估,注意观察有无红肿、破损、水泡、溃疡等迹象。特别关注易受压力的部位,如脊椎、骨盆、骨头突出的区域等。2.定期翻身:将患者的体位定期转换,以减轻特定区域的压力。一般建议每两小时转换一次体位,可以采用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和俯卧位进行交替。3.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避免污秽和湿度过高。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洁,避免摩擦或揉搓皮肤。4.使用合适的床垫和辅助装置:选择合适的床垫,如低气压床垫、泡沫床垫等,以减轻压力分布不均。使用合适的辅助装置,如护垫、枕头、腭托等,帮助改善体位和减轻压力。5.营养摄入与补充:保持患者的良好营养状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必要时,可根据医嘱进行营养补充。6.保持活动和体位调整:尽量在床上进行主动肢体活动,如抬腿、伸展手臂等。同时,定期进行体位调整,改变压力分布。7.定期按摩:使用适当的按摩技巧,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和紧张感。按摩时应避免过度力道和摩擦<sup>[6]</sup>。</p><p>1.2.2观察组</p><p>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1. 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压力分布、感觉和运动功能、营养状况等方面。评估结果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处于高风险群体。首先,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皮肤状况、活动能力等方面。通过评估,可以确定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水平。根据评估结果,护士应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措施和目标。护理计划应包括翻身、皮肤清洁、使用减压设备等方面的内容。2. 压力分布管理:提供合适的床垫和垫褥,根据患者的身体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支撑材料和压力分散装置,以减少长时间压力对皮肤的作用。3.体位转换:根据患者的状况,制定体位转换计划,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sup>[7-8]</sup>。体位转换的频率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需要个性化调整,以减少局部皮肤的压力。定时翻身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关键措施之一。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皮肤状况和活动能力,制定翻身的时间和频率。通常情况下,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增加翻身频次。使用减压设备如气垫床、功能性敷料等,可以有效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减压设备,并正确使用和维护。4. 皮肤护理:定期检查和清洁患者的皮肤,特别是易受压力影响的部位,如脊骨、坐骨突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使用保护性敷料,以预防湿疹和皮肤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重要措施。确保创面清洁无异物。如果有异物,可以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反复冲洗创面,直至创面清洁。注意,最后一次冲洗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可以选择液体敷料或医用创面敷料。如果是液体敷料,确保它处于适当的状态以进行使用。如果是医用创面敷料,打开包装并确保其完整性。可以直接把液体敷料直接喷或涂擦在患处,每天3-4次;也可以用无菌纱布用液体敷料喷湿后敷于患处,每次敷20-30分钟,每天敷2-3次。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产品说明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根据敷料的类型和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来说,如果敷料变湿或变脏,应立即更换。更换前,确保手部清洁,以防引入细菌。5.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促进皮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6.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被动关节活动、主动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减少长期卧床对身体的不良影响<sup>[9]</sup>。7. 教育和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体位转换和皮肤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理解和参与护理过程。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育和指导,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参与护理工作,共同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p><p>1.3观察指标</p><p>对比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p><p>1.4统计学方法</p><p>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完成,P&lt;0.05有统计学意义。</p><p>2结果</p><p>2.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p><p>表1&nbsp; 对比压力性损伤发生率[n(%)]</p><p><img src="/zhikong/Upload/7568s/upload/image/20250319/1742369694268672.png" title="1742369694268672.png" alt="截图1742369683.png" width="100%"/></p><p>2.2对比护理质量评分</p><p><img src="/zhikong/Upload/7568s/upload/image/20250319/1742369741509979.png" title="1742369741509979.png" alt="截图1742369721.png" width="100%"/></p><p>2.3SF-36评分</p><p><img src="/zhikong/Upload/7568s/upload/image/20250319/1742369790479564.png" title="1742369790479564.png" alt="截图1742369776.png" width="100%"/></p><p>3讨论</p><p>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压力性损伤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以提前识别和评估患者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预见性护理不仅关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还包括体位转换、皮肤护理和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保持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防止长期卧床所导致的身体功能退化。预见性护理的目标是保护患者的皮肤完整性,避免出现压力性损伤带来的疼痛、感染和其他并发症。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病痛和不适,提高其生活质量。预见性护理可以帮助降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通过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可以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消耗,降低医疗费用和床位占用率。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皮肤完整性,还可以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并积极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预见性护理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通过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可以预防病情恶化或发生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预见性护理通过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因压力性损伤而导致的额外治疗和护理需求,从而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预见性护理强调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要求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从而能够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升医疗安全。通过预见性护理,护士与患者和家属建立信任关系,共同参与护理工作,可以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疗团队的信心和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减轻医疗负担,提升医疗安全,并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心<sup>[10]</sup>。</p><p>综上所述,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改善生活质量评分。</p><p>4参考文献</p><p>[1] 隋东媛,王璐. 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风险预防的价值[J]. 2023,21(z1):409.&nbsp;</p><p>[2] 唐兴岚,彭小敏. 脑出血术后卧床患者便秘的风险因素及预见性护理的应用[J]. 2021,24(2):129-130.</p><p>[3] 张月光. 老年痴呆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J]. 2021,19(2):89-90.</p><p>[4] 雷倩.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脑梗塞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观察[J]. 2021,27(6):1038-1039.&nbsp;</p><p>[5] 方旭琴,朱邦顺,陈雨虹,等. 预见性护理方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J]. 2021,23(10):1519-1520.</p><p>[6] 高梅芳. 预见性护理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J]. 2021,13(24):50-51.&nbsp;</p><p>[7] 刘静雯. 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糖尿病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分析[J]. 2021,30(10):160.</p><p>[8] 朱娅. 预见性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分析[J]. 2022,32(6):156-157.</p><p>[9] 吕红叶.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卧床并发症及焦虑、抑郁情绪中的临床效果[J]. 2021,40(6):1022-1025.&nbsp;</p><p>[10] 张歌. 预见性护理+水胶体敷料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卧床期间压疮风险的影响[J]. 2021,53(12):1521-1522.&nbsp;</p>"
    ["miaoshu"] => string(491)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有效作用。方法:选取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改善生活质量评分。"
    ["soziding20"] => string(0) ""
  }
  [1]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4.157329"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4) "6405"
    ["name"] => string(90) "预防护理干预在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1-23"
    ["click"] => string(3) "769"
    ["soziding1"] => string(26) "朱海红 陈硕 刘林坡"
    ["soziding2"] => string(75) "​预防护理干预;肝胆胰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
    ["soziding3"] => string(31)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100043"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中国护理学报"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2) "97"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4"
    ["soziding10"] => string(1) "5"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4.157329","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6424) "<p>下肢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尤其在肝胆胰外科患者中,由于手术创伤、长时间卧床、血液循环减慢等因素,DVT的风险显著增加。DVT不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因此,术后DVT的预防对于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术后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手术复杂性以及术后管理等多方面因素,DVT的预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预防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系统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p><p>1、资料与方法</p><p>1.1一般资料</p><p>本研究严格选取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的肝胆胰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样本。在本研究中,严格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参与研究的受试者科学地分配至两个等量的组别中,每组包含100名患者。这一分配过程确保了研究的公正性与科学性,为后续的实验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患者年龄均在18~78虽之间,男女比例约为1:1。</p><p>纳入研究的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①精神状态必须正常;②确诊患有肝胆胰相关疾病,并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③患者的临床资料必须完整;④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排除标准包括:①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②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的患者;③合并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④术后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表明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p>1.2方法</p><p>1.2.1对照组</p><p>在对照组中,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使用气垫床来减轻患者长时间卧床对下肢的压力,预防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强健康宣教,教育患者了解DVT的风险和预防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p><p>1.2.2实验组</p><p>实验组则实施预防性护理,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上进行风险评估。</p><p>对于低风险患者,护理措施侧重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早期活动。患者被鼓励多饮水,并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增加每日输液量。体位护理方面,患者在麻醉清醒后即被安置于半坐卧位,术后24小时内逐渐过渡至半卧位,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p><p>中风险患者的护理则在低风险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或弹力袜的使用,这些物理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栓的发生。</p><p>高风险患者则需在低、中风险预防手段的基础上,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1至2次,以药物干预的方式进一步降低血栓风险。</p><p>此外,实验组还引入了微视频教学,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加强对充气加压装置使用、穿脱弹力袜、股四头肌运动以及低分子肝素使用注意事项的讲解。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参与度,也增强了他们对预防措施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预防护理的整体效果。</p><p>1.3观察指标</p><p>观察指标主要集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临床症状及其发生情况,数据收集采用标准化记录表,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记录。</p><p>1.4统计学方法</p><p>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p>2、结果</p><p>在干预阶段,实验组下肢肿胀、下肢皮肤弹性变化、下肢皮肤颜色变化以及下肢皮肤温度变化的总病例数为2例,对照组中出现上述症状的病例数为8例,而且,最终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实验组有1例(1.00%),对照组患者5例(5.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lt;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p><p>表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临床症状及其发生情况[(n)%]</p><p><img src="/zhikong/Upload/7568s/upload/image/20250123/1737601750342238.png" title="1737601750342238.png" width="100%" alt="截图1737601729.png"/>3、讨论</p><p>下肢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尤其在肝胆胰外科患者中,由于手术创伤、长时间卧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显著增加。下肢静脉血栓不仅可能导致局部疼痛、肿胀,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肝胆胰外科领域,预防性护理干预已被证实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通过系统的护理措施,如早期活动指导、抗凝药物管理、压力袜的使用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滞,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这一风险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术后患者实施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护理干预,包括早期活动指导、压力袜的使用、药物预防等,评估了这些措施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预防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为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p><p>综上所述,预防护理干预能够为肝胆胰外科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从而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现医疗护理的优化与升级。</p><p>参考文献:</p><p>[1]于丽.预防性护理在肝胆胰相关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婚育与健康, 2023(8):166-168.</p><p>[2]宋英侨,李薇,冯晓东.预防护理干预在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3):3.</p><p>[3]陈丹丹,张光辉.肝胆外科术后行优质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临床研究, 2023, 31(5):162-165.</p> "
    ["miaoshu"] => string(945) "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减少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和护理策略。方法 本研究严格选取了200名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的肝胆胰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标准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以评估预防性护理措施在降低DVT风险方面的有效性。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5%,实验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减少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积极作用。"
    ["soziding20"] => string(0) ""
  }
  [2]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4.157200"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4) "5884"
    ["name"] => string(66) "综合护理在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1-22"
    ["click"] => string(3) "802"
    ["soziding1"] => string(26) "陈硕 刘林坡 朱海红"
    ["soziding2"] => string(48) "​综合护理;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
    ["soziding3"] => string(41)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北京市 100043"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中国护理学报"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2) "99"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4"
    ["soziding10"] => string(1) "3"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4.157200","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7084) "<p>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引流管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手术后,患者体内可能会有大量液体积聚,如果不能及时引流,可能导致感染、疼痛等并发症等问题<sup>[1]</sup>。因此,在肝胆外科手术中使用引流管进行引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引流管的正确应用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综合护理在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包括监测引流管位置和通畅度、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维持引流系统的通畅和无菌状态、疼痛管理和舒适护理以及患者教育和家庭支持<sup>[2]</sup>。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在肝胆外科手术中腹部引流管护理方面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p><p>1、资料与方法</p><p>1.1一般资料</p><p>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纳入了2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55:45,年龄范围23~65岁,平均年龄为32.14±1.47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54:46,年龄范围22~67岁,平均年龄为31.96±1.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p>1.2方法</p><p>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定期更换引流袋、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记录引流液性状等。</p><p>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包括以下措施:</p><p>①提供详细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指导:通过提供详细的护理指导,包括引流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饮食宣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手术护理的重要性和关键步骤。术前护理指导能够让患者提前了解术后需要做哪些护理工作,有利于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和调整生活方式。而术后护理指导则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还能够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进康复进程。</p><p>②定期进行心理支持和交流: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焦虑和恐惧的经历,通过定期进行心理支持和交流,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释放情绪、缓解焦虑,提升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在手术前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各种情绪波动,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安抚,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通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支持和交流,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手术过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促进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p><p>③设置引流管观察记录表:定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等特征,并及时汇报给医护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p><p>④24小时不间断监测:在手术后的关键时刻,如术后出血、感染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专业护理人员的监测作用至关重要。通过持续不断的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因此,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有力保障,确保其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p><p>1.3观察指标</p><p>在护理期间,收集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反馈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p><p>1.4统计学方法</p><p>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设定P值小于0.05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p><p>2、结果</p><p>2.1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对比</p><p>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降低。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p><p>表1 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p><p><img src="/zhikong/Upload/7568s/upload/image/20250122/1737523344324626.png" title="1737523344324626.png" width="100%" alt="截图1737523318.png"/>2.2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p><p>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这反映了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护理体验方面的积极效果。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p><p>表2 患者护理满意度</p><p><img src="/zhikong/Upload/7568s/upload/image/20250122/1737523350417302.png" title="1737523350417302.png" width="100%" alt="截图1737523333.png"/>3、讨论</p><p>引流管通常用于手术后的排液和引流,主要分为吻合口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胆汁引流管等不同类型<sup>[3]</sup>。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引流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手术部位的压力,预防液体积聚,预防及观察是否有吻合口瘘,促进伤口愈合<sup>[4]</sup>。不同类型的引流管留置位置和使用方法略有不同,但都是为了确保引流通畅,从而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恢复健康。在肝胆外科手术中,使用引流管的患者尤为多。然而,许多情况下,由于未及时更换引流管或引流液超标,患者往往会感染,还有部分患者由于躁动,导致引流管脱出等情况发生<sup>[5]</sup>。为此,需要积极寻求好的护理模式。</p><p>综合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具有多项优点和积极作用。首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通过综合护理团队的协同工作,研究组在引流管护理过程中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这有助于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期间,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中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综合护理干预使得护理团队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关怀。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患者能够更直接地参与护理决策,获得更好的护理体验。</p><p>综合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优点和作用的显著效果进一步证明了它在护理质量提升和优化方面的价值。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与优化。</p><p>参考文献:</p><p>[1]邹莉.综合护理在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 2021, 030(004):128-129.</p><p>[2]李娅群.肝胆外科手术后T型引流管的综合护理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8):3.</p><p>[3]刘丽柔.综合护理在降低外科引流管缺陷率中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 38(8):208-209.</p><p>[4]郭丽娜.浅谈肝胆胰外科手术后患者引流管的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 2022, 36(2):4.</p><p>[5]王晓梅.综合护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东方药膳, 2020, 000(014):191.</p> "
    ["miaoshu"] => string(600) "旨在评估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纳入了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以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期间,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且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和优化护理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护理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soziding20"] => string(0) ""
  }
}
世纪中文出版社

请选择 目标期刊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有效作用研究 下载:154 浏览:1628

朱海红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有效作用。方法:选取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改善生活质量评分。

预防护理干预在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97 浏览:769

朱海红 陈硕 刘林坡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减少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和护理策略。方法 本研究严格选取了200名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的肝胆胰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标准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以评估预防性护理措施在降低DVT风险方面的有效性。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5%,实验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减少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积极作用。

英语教学 下载: 浏览:312

《》 年期

摘要:

[1/1]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400-2568-668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