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教学走向导学: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的变革与超越 下载:76 浏览:448

倪健1 吴兴奇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以教为核心的学校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价值、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等方面,都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不相适应之处,成为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发展的教育阻碍。相比于教学,回归教学本义的导学蕴含着更加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丰富意蕴。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打破传统教学惯习,注重教学的生命价值,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实现学校教学从教学向导学的转变。

日常化师生交往及其超越 下载:55 浏览:362

王七巧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日常化师生交往不可避免地显示出保守性的特征,具体来说,交往行为呈现重复性,交往空间和时间具有封闭性,以及交往体验的不契合性。非日常化师生交往是日常化师生交往的一种超越,其特征表现为交往行为的创造性、交往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交往体验的契合性。要实现从日常化到非日常化师生交往的飞跃,达到师生个性的生成,离不开师生建立起自觉关系。

“问题学生”的消极意义及其转化 下载:66 浏览:385

王七巧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问题学生"虽成了教育活动中的习惯词汇,但当一些学生做出了与社会规范不相符的行为时,也只能说明其行为本身存在问题,绝对不意味着他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这一标签的出现不仅仅是对这些学生行为上的误解,更是对其内心的误解,由于此种误解,"问题学生"所显示的消极意义就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了。消极意义从情感上出发会引发学生的焦虑,更是对学生维持自我的一种打击。因此,"问题学生"的消极意义被合理地转化,还需要教育者从弱化标签意识、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帮助学生体验自我三方面努力。

从舍恩“行动反映”理论看教师的实践素养 下载:68 浏览:405

张丽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教师职业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其具备较高的实践素养。当前中小学教师对实践素养的认识却存在偏差,误把其所具有的能力当作实践素养。然而素养与能力具有不同的内涵,教师实践素养也不等同于教师实践能力。根据舍恩"行动反映"理论来看,教师就是行走在"湿软低地"的专业实践者,他们需要借助"行动反映"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因此教师最重要的实践素养就是"行动反映",包括"对行动的反映"和"行动中反映"。

让“失真”的课堂“归真”——课堂教学病理的诊断与治疗 下载:94 浏览:502

陈晴晴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逐渐唤醒传统充满顽疾的沉睡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却与最初的目标貌合神离。现实的课堂把关注点放在"怎样学"的同时,忽视了"学到了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当下课堂存在"失真"现象,过度的课堂导入,模糊的问题设置,同质化的评价方式,表层热闹的课堂互动等,成了课堂中新的弊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功利化导向普遍存在,实践模式机械套用,角色意识淡化模糊教师作用是课堂"失真"的桎梏。强化教学目标,发挥问题的内隐作用,回归评价的真实特性,彰显互动的功效,保障基础知识的地位是课堂"归真"的路径。

“问题学生”的消极意义及其转化 下载:61 浏览:417

王七巧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问题学生"虽成了教育活动中的习惯词汇,但当一些学生做出了与社会规范不相符的行为时,也只能说明其行为本身存在问题,绝对不意味着他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这一标签的出现不仅仅是对这些学生行为上的误解,更是对其内心的误解,由于此种误解,"问题学生"所显示的消极意义就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了。消极意义从情感上出发会引发学生的焦虑,更是对学生维持自我的一种打击。因此,"问题学生"的消极意义被合理地转化,还需要教育者从弱化标签意识、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帮助学生体验自我三方面努力。

从舍恩“行动反映”理论看教师的实践素养 下载:54 浏览:363

张丽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教师职业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其具备较高的实践素养。当前中小学教师对实践素养的认识却存在偏差,误把其所具有的能力当作实践素养。然而素养与能力具有不同的内涵,教师实践素养也不等同于教师实践能力。根据舍恩"行动反映"理论来看,教师就是行走在"湿软低地"的专业实践者,他们需要借助"行动反映"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因此教师最重要的实践素养就是"行动反映",包括"对行动的反映"和"行动中反映"。

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思考 下载:186 浏览:1927

马翔 《中国体育科学》 2022年8期

摘要: 初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生迅猛变化的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也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有着敏感的特性。长久的实践说明,聪明的、一帆风顺的人并不能保证最后取得很大的成就,而那些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人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在新时期,体育教育也从教授学生简单的肢体动作,向更加注意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转变,体育中加入挫折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1/1]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400-2568-668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