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 下载:82 浏览:488
郑文科1 张俊华1 杨丰文1 王玉光2 刘清泉2 张伯礼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发布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简称"国家《方案》"),要求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先后有24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家《方案》基础上,结合区域和人群特点,发布了本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简称"地区《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辨证分型、分期,并提供了丰富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为了深入了解此次疫情并为中医药快速应对同类疫情提供参考,本研究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系统分析了各地区方案,认为该次疫病主要体现为"湿、热、毒、虚"几个特点,病位在肺,耗伤正气,损及脾肺,甚者窍闭神昏。各地区《方案》基本按照预防、治疗、恢复三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预防阶段以玉屏风散等益气固表为主,治疗期以清热化湿解毒救逆为主,恢复期则益气养阴为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与思考 下载:88 浏览:453
苗青1 丛晓东1 王冰1 王玉光2 张忠德3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是疫疠之邪夹"湿"伤肺而及于全身,可伤及营血,逆传心包,气阴两虚。对早期轻症者、逐渐化热者、重症者、病情危重者、恢复期患者分别采用祛湿宣肺,清气分湿热、清热泻肺、凉血化瘀、扶正泻实、调理阴阳为治则,显示出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独活寄生汤联合膏摩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证35例临床观察 下载:82 浏览:495
苏志超1 杜鑫2 闫华琼3 卢燚1 赵娜1 李华南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膏摩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独活寄生汤,每日1剂,同时配合以通络祛瘀膏为介质的膏摩法治疗,每次15~20 min,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每次0. 24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6个月后随访。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28天、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 43%(32/35),优于对照组的68. 57%(24/35)(P <0. 05)。两组患者治疗14天、28天及随访时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1);治疗28天与本组治疗14天比较,VAS评分和WOMAC评分亦降低(P <0. 05);两组随访时与本组治疗14天比较,VAS评分升高,而WOMAC评分降低(P <0. 05);两组随访时与本组治疗28天比较,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升高(P <0. 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14天、28天及随访时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下降(P <0. 05或P <0. 01)。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膏摩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证疗效肯定,可显著减轻疼痛感,提高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且远期疗效好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清肝凉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 下载:86 浏览:492
刘正荣1,2 王燕2 赵京霞2 底婷婷2 李宁飞1,2 蒙玉娇1,2 翟春艳2,3 陈朝霞2 解欣然2 刘宇1、2 郭简宁1、2 郭肖瑶2、3 张璐2 王宁2 张蕾2 李萍1、2、3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方法:72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刮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C)、模型组(Model,M)、复方高、中、低剂量组(Q-H、Q-M、Q-L)和甲氨蝶呤组(MTX),5%咪喹莫特乳膏(IMQ)背部涂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进行评分,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中CD11c+树突状细胞、CGRP、NK1R表达情况;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皮损中IL-1β、IL-12、IL-23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中NPY、S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组小鼠皮损上鳞屑厚,浸润明显,红斑重;其余各组皮损均较M组轻。与C组相比,M组表皮厚度、PCNA、CD+3 T细胞及CD11c+细胞均明显增多(P<0.01);复方各剂量组与M组相比,表皮薄,PCNA、CD+3及CD11c+细胞表达个数均明显减少。M组与C组相比,CGRP、NK-1R、IL-1β、IL-12、IL-23mRNA表达均上调(P<0.05),而余组与M组相比,上述指标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C组相比,M组小鼠皮损中NPY的表达增高(P<0.05),MTX、Q-M、Q-L组表达量较M组低(P<0.05);M、MTX、Q-M、Q-L组皮损中SP的表达均呈增高趋势,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清肝凉血解毒汤可通过下调NK-1R、NPY、CGRP的表达水平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表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减少皮肤中CD11c+树突状细胞数量,下调IL-1β、IL-12、IL-23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从气血理论简析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 下载:75 浏览:472
徐晓华1 林佳敏2 李可欣2 吴霞2 张青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基于气血理论分析,大肠癌是以气血失和为发病基础,以气滞、血瘀、水湿为重要病理因素的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大肠癌治疗需攻补兼施,气血失和以补虚为主,气滞、血瘀、水湿则以祛邪为主,具体针对气血虚型、气滞型、血瘀型、水湿型患者应分别治以补益气血、行气通滞、逐瘀散结、祛湿化瘀,可分别选用八珍汤、四逆散和厚朴三物汤、大黄牡丹汤和温经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临证结合扶正祛邪理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癌毒致癌的特异性,配伍相应抗肿瘤中药以增强抗癌功效,可提高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老十针”组穴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过度觉醒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88
张帆1,2 唐启盛3 郭静2 王桂玲2 胡俊霞2 王少松2 张涛2 袁芳2 杜鑫2 王金钢2 韩明4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老十针"组穴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程度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取穴为"老十针"组穴,对照组取穴为对失眠无治疗作用的穴位。两组均每周针刺3次,共治疗4周,并于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随访。治疗前后两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通过患者失眠日记评价睡眠情况(包括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并测定血清食欲素A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总分、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H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随访时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觉醒次数、食欲素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总分、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HAS评分、食欲素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评分和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HAS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后觉醒次数和食欲素A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老十针"组穴能够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和睡眠潜伏时间和过度觉醒程度,调节血清食欲素A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基于明清医案的耳鸣用药规律研究 下载:81 浏览:484
摘要: 目的探讨明清医案中治疗耳鸣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文数据库中有关耳鸣治疗的明清医案,采集医案中处方药物等信息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分类及功效、性味、归经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耳鸣治疗医案98篇,涉及方剂209首、药物160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114)、甘草(73)、党参(48)、当归(47)、半夏(45);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类分别为清热类(336)、健脾类(200)、祛湿类(148);药性以寒性(729)和温性(506)为主,药味以甘味(901)、苦味(745)、辛味(276)为主。对使用频次> 20的29种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类核心药物聚类组,当相对距离为1时,得到4组4味核心药物聚类组。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明清医案中治疗耳鸣的用药以清热、健脾、祛湿等为主,临床不应局限从肝肾角度用药,还应注意调理脾胃及心经用药。
健脾养血解毒方通过调节Treg/Th17免疫平衡改善脾虚-银屑病复合模型小鼠银屑病样皮损 下载:80 浏览:484
翟春艳1,2 底婷婷2 王燕2 蒙玉娇2,3 李宁飞2,3 刘正荣2,3 郭肖瑶1,2 刘宇2,3 郭简宁2,3 李萍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建立脾虚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其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苦寒泻下结合营养限制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持续15 d后检测验证,将脾虚小鼠随机分为单纯脾虚组(脾虚-Ctr)、脾虚银屑病样组(脾虚-IMQ)、阳性对照组(脾虚-MTX)和健脾养血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JPYXJD-H,M,L),采用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拍照记录;治疗后第6天取材,计算脾脏及淋巴结指数;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层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PCNA和CD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淋巴结中Treg和Th17细胞数量; RT-PCR技术检测皮损中IL-17A、IL-23、FOXP3、ROR-γt等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STAT3、PPAR-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脾虚组表观指征异常明显,血清中D-木糖含量明显降低(P<0.05)。(2)与脾虚-Ctr组相比,脾虚-IMQ组小鼠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明显增加,皮损部位PCNA、CD3阳性个数显著增多,IL-17、IL-23、ROR-γt和IFN-γ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pSTAT蛋白表达升高而PPAR-γ蛋白表达降低的趋势明显。JPYXJD-H、M、L组与其相比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JPYXJD-L组最为显著。结论:健脾养血解毒方在传统理血解毒的基础上强调健脾治法,并依此增加健脾药的使用,从而发挥对脾虚证-银屑病复合模型小鼠皮损的干预作用,通过PPAR-γ/pSTAT3通路调节Treg/Th17之间的免疫平衡可能是其有效作用机制之一。
鸡血藤在银屑病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下载:84 浏览:459
李雪1 李萍2 王燕2 解欣然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2期
摘要: 银屑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药复方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其中,鸡血藤作为主要药物的复方报道较多。但研究鸡血藤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较少,且机制尚不明确。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分别从鸡血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鸡血藤的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4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寻找鸡血藤在银屑病中发挥治疗作用的线索,为鸡血藤临床应用以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督脉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Aβ沉积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91
邵淑君1 李华岳2 邬继红1 唐银杉3 高誉珊4 张淑静4 向杜炼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7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以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百会""印堂""人中",隔天针刺干预1次,共15次。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Aβ表达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增长(P<0.01),游泳距离增加(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延长(P<0.01),距原平台平均距离增加(P<0.01),海马区Aβ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距离减少(均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减少、距原平台平均距离缩短(均P<0.05),海马区Aβ表达减少(P<0.01)。结论督脉电针干预可降低Aβ沉积,而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
郁仁存治疗膀胱癌经验 下载:83 浏览:485
马云飞 孙旭 于明薇 王笑民 《当代中医药》 2018年6期
摘要: 总结郁仁存辨治膀胱癌的临证经验。膀胱癌发病主要由于脾肾亏虚、湿热瘀毒蕴结膀胱所致,常分为脾肾两虚、湿热下注、痰毒蕴结、阴虚内热四型论治,分别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解毒通淋,滋阴降火、凉血解毒为主要法则。临床上强调健脾补肾,注重清热利湿,且擅用抗癌解毒。
益气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糖基化终末产物、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76
吴文静1 傅强2 王世东2 申子龙3 黄为钧2 赵进喜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2只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K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每组14只。模型组与益气活血组用高热量高脂饮食喂养+单肾切除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假手术组不切除肾脏。益气活血组给予益气活血方3. 125 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蒸馏水4 ml灌胃。灌胃8周后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AGE、TGF-β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以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肾小管空泡样变性为主,益气活血组较其他组病理改变轻,仅肾小球肥大,轻度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结构基本正常。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24 h尿蛋白定量灌胃3周-灌胃前、灌胃6周-灌胃前、灌胃8周-灌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益气活血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PASM、Masson阳性率,AGE、TGF-β蛋白表达及TGF-βmRNA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0. 01)。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中AGE、TGF-β蛋白及mRNA表达起作用。
基于双心医学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焦虑状态影响 下载:156 浏览:1830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双心医学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47例,分别实施常规双心医学护理、优质双心医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结果:B组护理有效率较A组高(P<0.05);护理后B组SAS、SDS评分水平较A组低(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基于双心医学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
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206 浏览:820
刘晓光 曲昆 徐静 侯堃(通讯作者) 《中医研究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6-2022.6我院开展中医护理管理措施时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纳入2020.5-2021.5我院开展常规护理时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与护理经过展开回顾性分析,比较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开展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VAS评分对比,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2、4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确(P<0.05);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确(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中医护理管理,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
![]() |
联系电话::00852-39622725 |
![]() |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
![]() |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