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幼儿教育急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STEM教育理念的引入,正好填补这一空白。STEM教育理念强调实践性,与幼儿探索外部环境的天然需求高度相符,通过多学科的融合教学,STEM有助于教师全面提升幼儿的智能和认知能力。在幼儿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种植活动因其广泛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而备受推崇,幼儿在亲手种植、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与泥土、水分、阳光等自然元素亲密接触,能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
一、STEM在幼儿园种植中的体现
(一)科学内涵体现
在种植活动中,面对幼儿对支架搭建的多元思考,教师选择开放式的引导方式,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灵活地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尝试,让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创意搭建出独特的支架。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热情,为他们营造一个既自由又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当支架搭建完成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对自己搭建的支架进行稳定性测试,通过观察支架在受力后的表现,检验其结构合理性。当部分支架因结构问题而倒塌时,教师敏锐地把握住这一教学时机,向幼儿们提出问题:“为何有些支架会如此脆弱,轻易倒塌呢?”该问题立刻引发幼儿们的热烈讨论和反思。之后,教师融入“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原理,通过清晰易懂的阐述和生动的示范,帮助幼儿理解三角形结构在支撑和稳固方面的优势,并鼓励幼儿尝试运用这一原理,重新搭建三角形的支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到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也在实践中领悟到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二)数学内容体现
在藤蔓种植实践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不仅局限于种植技术本身,更要延伸到与支架搭建紧密相关的数学概念。在支架的搭建环节,幼儿需要综合运用空间与方向的知识,确定支架的最佳放置角度和朝向。这一过程主要融合数学中的几何概念,让幼儿在实践中自然接触到方向判断与角度测量,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与协作,能提升幼儿的沟通能力,深化他们对空间方位的理解,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术语的实际应用。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幼儿能领悟到角度在支架搭建中的作用,以此来拓宽他们的数学知识视野,更有效锻炼他们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三)工程技术体现
在指导幼儿进行藤蔓种植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基础的植物学知识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藤蔓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对支架的依赖性,通过与其他类型植物的对比分析,幼儿能更直观地理解藤蔓植物为何需要支架来支撑其生长。为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理解,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藤蔓植物缺乏支架支撑,生长状态将会如何?利用这一问题激发幼儿对支架功能的探索。这样的实践活动,幼儿能深刻理解支架对藤蔓生长的重要性,更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工程技术的实用性和魅力。这不仅能丰富幼儿对植物学的认知,还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充分展现工程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的优化策略
(一)融入科学知识
在幼儿园的种植教育活动中,融入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传授植物生长的奥秘,如,种子的萌发过程和植物必需的生长条件,奠定幼儿对生命科学的初步认识。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更激发他们探索自然世界的热情。为进一步引导幼儿踏入科学的殿堂,教师可以利用合理的绘本,如,《种子奇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种子从沉睡到苏醒的奇妙旅程。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互动参与,如,预测故事情节或分享观察到的细节,加深幼儿对种子发芽这一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感悟。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提升幼儿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设计并组织一场有吸引力的种子种植实验活动。在活动开始,教师要指导幼儿选择并了解不同种类的种子,并为他们传授种植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之后,每个幼儿都将在自己的小小试验田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开启一段充满期待的观察之旅。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学会如何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点滴变化,亲身感受植物生长的每一个阶段,并理解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二)创设主动学习条件
在STEM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幼儿园的植物种植活动应经过合理的设计,确保幼儿能亲身参与并从播种直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中获得深刻的体验。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应选择适宜的种植项目。对于小班幼儿应选择生长周期短、管理简便且成果可直接享用的植物,例如,茄子、萝卜、土豆等,这类植物能让幼儿在短时间内见证生长的奇迹,体验收获的喜悦。同时日常的浇水、除草等活动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及责任感。当中班幼儿参与种植活动时,可以在其中融入一些生长周期稍长、护理要求略高的经济作物,如,红薯、玉米和南瓜等。这些植物的种植过程更复杂,也要求幼儿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关注。通过这类活动,幼儿能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特性,还可以在共同劳作中学会合作与分享,锤炼耐心与毅力。
对于大班的幼儿,教师应选取那些兼具美学价值与经济效益的植物,例如,向日葵、苦麦菜、花生等,这些植物能装点幼儿园的环境,为幼儿营造一个绿意盎然的学习空间,还可以作为科学探究的生动教材。如,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向日葵的日照定向性,直观地感知植物与光照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花生的种植与收获过程,则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农耕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从而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三)利用家校合作深化STEM教育理念
家校之间的合作,对于进一步推进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以及促进幼儿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诚挚地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家长或长辈,共同参与幼儿的种植与养护活动,为他们打造一个更多元化、深层次的学习环境。例如,某幼儿的爷爷,他是特邀的农艺专家,亲临种植现场,引导幼儿进行植物的精细管理,他耐心地向孩子们传授如何准确识别并去除冗余枝叶的技巧,并阐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优化植物的营养分配,确保其健康茁壮地成长。同时他还手把手地教幼儿如何牢固地树立木桩、插实细竹竿,增强植物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在该过程中,幼儿学到的不只是实用的园艺技能,更是对力学原理如结构稳定性的理解。
诶,在郁金香的室内养护环节,得到另一位幼儿妈妈的指导,她慷慨地分享自己独创的“水溶性豆奶肥料”配方及其使用方法,详细讲解水养郁金香的要点,如,换水的周期与具体操作细节。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创新地在纸箱四周设计了可开闭的小门,既能在雨天为郁金香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又可以在夜间有效保温。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赞叹不已,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养护的知识,更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工程技术领域的热情与好奇心。
(四)观察幼儿植物管理情况并强化生命教育
自幼儿将种子播入土壤的那一刻,教师要肩负观察和指导的职责。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定期检查幼儿对植物的管理情况,更在于了解幼儿在植物养护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与学习态度的展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教育机会,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植物从播种到萌芽,再到繁茂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体现生命的神奇与奥妙,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还应引导幼儿观察并对比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特征变化,以此加深他们对生命发展过程的领悟。同时,照料植物并不亚于养护宠物的复杂性,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到阳光照射、水分供给、及病虫害防治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并鼓励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植物养护方法。
例如,春天播种的生菜,在幼儿选定生菜为种植对象以后,教师指导他们完成翻土、播种等种植前的准备工作。之后,通过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和调研,教师帮助他们理解到植物生长必需的基础条件,如,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分、及疏松的土壤环境。在生菜的培养过程中,幼儿发现生菜的生长状况并不理想,这时教师立刻组织幼儿展开集体讨论,激发他们探究问题根源的兴趣。当幼儿提出通过施肥来改善土壤肥力的解决方案时,教师要进一步鼓励他们探索制作有机肥料的途径。最终,幼儿利用废弃的鸡蛋壳成功自制肥料,并亲眼目睹施肥后生菜叶子的蓬勃生长。而在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幼儿的支持者与领航者的角色,每当幼儿遇到难题时,教师都会及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等资源提供必要的援助和资讯,让幼儿独立解决问题。
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STEM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实践策略的探究,要认识到这类活动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价值。通过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技术应用、工程设计与数学应用等多元化活动,能有效锻炼他们的观察、实验、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此,要积极倡导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融入STEM理念,设计并开展种植活动,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纪华,徐溪瑶.STEM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J].动漫界(幼教365),2023,(40):80-81.
[2] 王朝瑞,张芸.基于项目的幼儿园STEM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垦荒种植”项目活动为例[J].儿童与健康,2024,(03):17-19.
[3] 张红俭.例谈STEM理念下的幼儿园种植活动[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1,(05):56-57.
[4] 姚秉昕.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种植活动研究[J].小学科学,2020,(10):55-55.
作者简介:邹静雅(1991.3)女, 汉族, 江苏苏州人, 本科, 从事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