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明确提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教学活动优化设计,从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意识和深度探究体验,使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实践中产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层次理解。鉴于此,新时期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促进美术欣赏课教学指导体系全面创新,有效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激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高效化落实。
一、文化视角与学科共融背景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从文化教育视角,积极推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促进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和开发应用,打造特色美术欣赏教学指导模式,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强化学生综合学习体验[1]。具体分析,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特定原则:一方面,应遵循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美术欣赏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表现为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内容的安排以及方法的选择都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推进。同时,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学习风格,针对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比如对于对抽象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其深入探索抽象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思想内涵;而对于偏爱具象艺术的学生,则可以侧重于培养其观察力和表现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构建全新美术欣赏课教学指导活动,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取得进步,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高效化学习。另一方面,应遵循学科共融与综合性学习的原则。在文化视角与学科共融的背景下,美术欣赏教学不应孤立存在,而应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应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丰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学科融合与综合性指导原则,可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将美术欣赏与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相结合,比如在组织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知识,讲解画作的创作背景;在引导学生分析现代装置艺术作品时,则可以结合音乐元素,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多感官体验,发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化视角与学科共融背景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措施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和实践中,教师遵循文化渗透理念,积极探索学科共融教学指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全面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切实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2]。下面就基于文化渗透和学科共融的理念,对美术欣赏课教学改革措施进行细化分析:
(一)创设文化渗透情境,强化学生审美感悟
从文化渗透视角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促进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应用,能全面激发学生美术欣赏兴趣,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程知识深度探解[3]。在实际开展情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艺术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作品的创作时代,感受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在学生参与情境学习后,美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借助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确保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他们在探究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提升审美感悟能力。
例如,在开展《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从文化渗透的视角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审美情感,使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美形成全新的理解和认识[4]。在实际开展情景化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先描述审美鉴赏方面的教育教学情境,如在虚拟视频中“屏幕上缓缓展开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示着藏族唐卡细腻的线条与丰富的色彩,苗族刺绣精美绝伦的图案与精湛的手工艺,以及彝族火把节上热烈奔放的民族服饰。随着画面的切换,教室里回荡起悠扬的民族音乐,那是蒙古族长调的悠扬,搭配着哈萨克族冬不拉的欢快节奏,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氛围,仿佛将学生带入了那遥远而神秘的少数民族村落。……”在借助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特色美术文化进行学习后,教师从美术鉴赏的视角,可以提出文化渗透和情境引导方面的问题,如“当你置身于这个虚拟的少数民族艺术展览中,哪一件作品或哪一种艺术形式最触动你的心弦?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故事或情感?”如此,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就能促进文化的渗透,形成文化熏陶和审美教育效果,有效强化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体验,使学生审美素养得到高效化培养。
(二)发布学科共融任务,强化学生审美体验
学科共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初中美术欣赏课应积极探索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发布跨学科任务的形式,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教师应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美术鉴赏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和立体的审美体验,进而提升综合素养。在实际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结合语文、历史等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欣赏任务,还可以尝试将美术欣赏与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尝试利用三维建模技术重现古代建筑艺术,或借助分析色彩心理学探讨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以跨学科任务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5]。
例如,在初中美术鉴赏“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学活动中,根据艺术鉴赏的特色需求,教师就可以发布跨学科综合探究任务,激活学生多元审美体验,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6]。在实际开展美术鉴赏任务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穿越千年的艺术之旅:探索中国古代雕塑、工艺与建筑的奥秘”的任务探究主题思想,发布跨学科探究学习任务,如设计“历史与艺术的对话”任务,在任务中要求学生扮演历史研究员,梳理所选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变迁、政治经济因素;可以设计“地理与艺术的融合”任务,在任务中要求学生扮演,研究艺术作品产生的地理环境,分析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对雕塑材料选择、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工艺技术与地方特色的关联;设计“实践与创作”任务,在任务中要求学生尝试用现代材料或技术复刻或创新一件小型古代艺术品,可以制作微缩建筑模型、简易雕塑、手工艺品等多种作品,体验古代工匠的技艺与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从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视角,设计美术鉴赏与不同学科融合的教学任务,能鼓励学生从多学科学习角度参与美术鉴赏探究,能让学生基于文化背景、地理因素、文学因素等对美术创作的美产生新的理解,激发学生审美创造意识和审美鉴赏素养,提高美术教学指导成效。
(三)引入虚拟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审美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合理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可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沉浸式的审美体验环境,从而有效强化他们的审美素养。同时教师在建构虚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能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中,近距离观赏珍贵的艺术作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专注地观察和分析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例如,在开展《保护世界遗产》美术教学中,学生对于其他国家文化遗产的美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设计美术虚拟体验教学活动,在虚拟环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审美鉴赏,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逐步强化。教师应先精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虚拟体验的内容,具体可以筛选不同地域、文化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素材构建特色虚拟体验鉴赏空间,确保学生能获得全面而多样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出逼真的三维模型或虚拟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能够近距离观察遗产的每一个细节。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每处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同时教师可设置一系列审美鉴赏任务,鼓励学生分析遗产的造型特点、色彩运用和空间布局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结语
对于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而言,教师遵循文化渗透的思想和学科共融的理念,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设计,能打造特色美术欣赏教学指导体系,引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内容的深层次探索和实践,使学生在深度探究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悟。鉴于此,新时期在全面改革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美术欣赏课教学指导活动作为基础,从不同视角探索欣赏教学活动的设计,确保能激活学生审美体验,使学生获得良好审美感悟,切实增强学生美术欣赏课综合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陆吴佳.基于文化视角与学科共融背景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4(01):169-171.
[2]梁建伟.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7):12-15.
[3]符亚静.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创新分析[J].求知导刊,2023(14):131-133.
[4]霍倩.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成才,2023(05):76-77.
[5]林艳.基于文化视角与学科共融背景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07):69-71.
[6]杨云芳.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23(0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