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破产企业“以房抵债”的法律效力研究
张艳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艳强,. 我国房地产破产企业“以房抵债”的法律效力研究[J]. 法学学报,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047.
摘要: 房地产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房地产的实际发展并不能尽如人意,甚至还有许多房地产企业面临着破产风险。当房地产企业破产后,企业本身还带有大量需要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虽然手里有很多房产,但是实际上由于房子无法售出而没有流动资金,很多外债无法及时归还。因此,房地产企业破产后通过选择“以房抵债”的方式归还债款。但是目前我国在房地产企业“以房抵债”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成熟,对于“以房抵债”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破产;“以房抵债”;法律效力
DOI:10.12721/ccn.2023.157047
基金资助:

引言

在实际房地产企业发展中,一些相对小的企业在发展中难免会面临破产风险,在破产后如何清偿债务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部分房地产企业选择通过“以房抵债”的方式进行清偿债务,毕竟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以房抵债”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双方的、法律合同问题。目前,我国在房地产破产问题相关规定方面缺乏清晰的界定,因而在法律合同方面很容易出现一些纠纷。如何处理好“以房抵债”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使其合同在法律法规下发挥起最大的法律效力,是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一、“以房抵债”概念

"以房抵债"是指将房产作为抵押物用于偿还债务的一种方式。这意味着房产所有人将其房产作为抵押品提供给债权人,以获取贷款或偿还现有的债务。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据相关合同和法律程序,通过拍卖或变卖抵押物(即房产)来收回债务。这样,债权人可以通过出售房产获得债务的偿还款项。债权人在拍卖或变卖抵押物前,通常会依照法律程序向借款人发出催告通知,给予借款人一定的时间来履行还款义务或寻找其他解决方案。以房抵债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以房抵债可能需要双方达成正式的抵押合同,并且需要债务人在未能偿还债务时接受法院程序。此外,还可能存在一些法律要求和限制,以保护债务人的权益,并确保整个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以房抵债的类型

(一)履行签订买卖合同方式

履行签订买卖合同方式的担保贷款是指在进行房产买卖交易时,买方为了获得购房所需的贷款,与银行或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并将待购房产作为担保提供给贷款机构。在这种方式下,待购房产作为担保物用于贷款。这意味着,如果买方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贷款机构有权根据合同和法律程序,以拍卖或变卖房产的方式来收回债务。对于买方来说,这种担保贷款方式的风险在于,如果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可能会失去购买的房产。因此,买方应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并在购房前进行充分的财务规划和风险评估。对于贷款机构来说,这种担保方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为担保物(房产)可以在借款人违约时用于偿还债务。然而,贷款机构也需要对房产进行评估和尽职调查,以确保其价值足以覆盖债务,并在需要时能够顺利变现。担保贷款的具体法律程序和要求可能因地区而异。一般来说,贷款合同应包含明确的还款条件、违约责任和担保物处理规定。在买方违约时,贷款机构可能会启动法律程序,如发出催告通知、提起诉讼或采取其他合法手段,以便收回债务并处置担保物。

(二)借款债权转化为房屋债权

如果借款债权被转化为房屋债权,意味着债权人(通常是金融机构或借款人的债权人)获得了对借款人房屋的权益作为债权的担保。借款债权转化为房屋债权通常是在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或违约的情况下发生。债权人可能通过法律程序或合同条款,获得对借款人房屋的担保权益。这意味着债权人可以追索债务的偿还款项,将其优先权归于房屋。债权转化的常见方式之一是将借款人的房屋作为抵押或质押物。债权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房屋作为担保,以确保借款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还款义务。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债务,债权人有权通过拍卖或变卖房屋来收回债务。具体的债权转化程序和合同条款可能因地区和国家而异。一般而言,债权人必须依法行使债权,并遵守相关法律程序,以保护借款人的权益并确保债务的合法追索。借款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债权转化的条件、程序、权益和责任等方面的规定。借款人在债权转化中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无法履行还款义务时可能失去房屋。借款人应在签署借款合同之前,详细了解相关条款和风险,并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此外,债权人在追索债务时,应遵守相关法律程序,并尊重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三、司法实践中“以房抵债”的法律法规的完善

(一)对合同要严格且规范

在起草和签署合同之前,建议借款人和债权人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律师可以提供对当地法律的了解和建议,确保合同符合法律要求并保护各方的权益。合同应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包括借款人和债权人的权益、还款义务、担保物的描述和价值、违约责任等。确保合同中的条款清晰明确,避免模糊和歧义。合同中的利率和费用条款应遵循当地的法律规定,并且应当合理、公平。确保借款人充分了解并能够承担利率和费用的支付,并避免使用不合理的条款。合同应明确规定借款人和债权人的风险和违约责任。借款人应了解在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时可能面临的后果,并明确各方在违约情况下的违约赔偿责任。合同应明确规定违约时的法律程序和程序要求。债权人在追索债权时应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并确保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得到有效行使。另外,在起草和签署合同之前,建议双方进行仔细的合同审查。审查合同内容,确保合同符合双方的意愿和需求,并及时修改不合理或有争议的条款。合同签署后,应妥善保存合同副本,并确保各方都有对应的记录。这有助于双方在争议或纠纷发生时能够查证合同的内容和条款。

(二)强化合同的审查和推销力度

突出以房抵债合同的优势和利益,向潜在借款人清晰地传达合同的价值。强调房屋作为担保物所带来的信贷便利和较低的利率,以及能够满足购房需求的灵活性。根据借款人的个体需求和情况,量身定制以房抵债合同,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深入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购房需求和还款能力,为其量身打造适合的合同,增强合同的吸引力。确保对借款人进行透明和清晰的沟通,解释合同条款和条件,澄清任何疑问或不明确之处。提供明确的信息和解释,帮助借款人全面理解合同内容和相关风险,增加其对合同的信心。强调以房抵债合同的安全性和保障措施,例如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担保物处理程序、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等。借款人对合同的安全性和保障感有信心,将更愿意选择以房抵债的方式获得贷款。为借款人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支持,解答其疑虑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建立专业团队,包括律师、金融顾问和房产评估师等,确保合同过程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结语

综上,“以房抵债”在实际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合同的签订方面需要充分地利用当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合理法律法规下完善合同内容,提高合同的法律效力,能够使其在房地产“以房抵债”中提供良好的信誉保证。另外,对于“以房抵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法律解决实际房地产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彬彬.破产程序中以房抵债协议解除后债权性质认定的法律适用问题[J].法制博览,2022(05):76-78.

[2]李靖,杨晴晴.以房抵债排除强制执行的司法实务问题[J].中国律师,2022(03):53-55.

[3]唐建,李慧.以房抵债受让人提起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审理困惑[C]//山西省法学会.第十四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下).[出版者不详],2021: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