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探究
莫金鑫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莫金鑫,.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探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211. DOI:.
摘要: 当前教育改革聚焦于核心素养与创新人才培养,美术作为小学教育的关键一环,对塑造学生审美观念及激发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尽管教学中已纳入核心素养理念,其实效性与质量仍需显著增强。当前挑战在于教师实践中常遭遇误区,如侧重失衡、模式僵化、手段陈旧,从而阻碍了预期成效的达成。基于此背景,本文依托核心素养理念,直面现有问题,深入探索其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机整合及创新实践路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
DOI:
基金资助:

一、从生活场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探索的关键动力。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尚小且经验阅历不足,教师可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导引和联系,这样不仅能激发其对美术活动的参与兴趣,又可以从认知层面降低其难度、贴合其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享受乐趣、发挥创造力。以五年级下册第5课“提袋的设计”为例,教师可搜集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手提袋并将其带入课堂之中,在让学生了解其手提袋实用性的同时,也能从图案、颜色、造型、材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设计出独具个性的手提袋作品。另外,为增加手提袋与生活的紧密度,教师还可以创设不同的使用场景或主题环境,如购物、逛街、包装、礼物等,以此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对作品的想象力。生活场景的引入,对小学生学习体验感的提升起到一定帮助,但在其运用过程中,还需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贴合。其场景要与教材内容相贴合,并与小学生的日常环境相适配,进而才能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兴趣、提高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交互情况,选择不同的主题或话题,以便保持其情绪的有效延续。二是适度。开放性的场景更易于发挥其无限想象力,也能使其在创作过程中展示自我、彰显个性。

二、从媒体资源强化表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媒体资源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更加多样。对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施过程中,可利用媒体资源进一步强化其艺术表现,使学生更易于感知和掌握作品的内在寓意和文化价值,保证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如在五年级下册第11课“动漫———动起来的漫画”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Flash、Maya、ToonBoom等软件,将课本内的动画片及漫画作品进行动态呈现,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比和发现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不同的动漫风格、形式、内容,还可以在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中拓宽其对动漫创作的认知视野,提升其对动漫艺术的感悟力和表现力。又如在第12课“电脑美术———巧用动漫形象”的教学中,教师还可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电脑绘画软件的创作方法,并从中抓住卡通形象的特点和特征,进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名师讲堂等渠道,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课例,这样,不仅能弥补自身短板,又可以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欣赏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以此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从阶段设计明确目标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认知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划分阶段、明确层次、清晰目标,以此实现授业解惑的目的。其一,课前设计。在课前准备阶段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安排及教学要求,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特点,有计划地选择课件及活动,并突出趣味性、新奇性以及交互性,进而调动和发挥其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五年级下册第16课“有特点的人脸”的学习中,教师可利用相机拍摄班级中不同人物的脸型和表情,并设计一些小游戏,如“猜猜他是谁”“猜五官”等,这样,既可以明确课时学习主题,又可以借助游戏活动引导其抓住人物肖像的基本特征,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其二,课堂活动。为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和有效,教师还需重视其氛围的营造和环境的建设,通过丰富的主题情境帮助其快速融入、充分感知、增强领悟。如在第13课“花鸟画(一)”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诗配画、景配乐的方式,为其呈现独具人文色彩的鉴赏环境,以此引导其热爱传统文化,并从中感悟绘画与自然之美。其三,课后拓展。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需做好课后拓展的工作,从而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如“给家人绘画肖像画”“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未来的生活家园”“编制一款造型别致的工艺品”等。

四、从趣味游戏促进迁移

游戏是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和“催化剂”,不仅对小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到积极作用,还对学科知识的内化迁移产生促进效果。同时,在乏味的课堂学习中适当增添一些趣味游戏,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和理解力,以此实现个性发展。如在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的教学中,为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纹样的鉴赏和理解,教师可组织“七巧拼图”“纹样连线”“创意构图”等游戏,通过观察、对比等方式,分析出不同民族纹样的特点和特征,并对纹样的使用场景和内在寓意产生更加真实的理解和感悟。又如在第3课“色彩的纯度”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纯度的相关知识,为培养和提高其对色彩属性的判断力和感知力,教师可引入联想游戏,利用媒体设备展示多幅艺术作品,使其从中感受到高纯度色彩与低纯度色彩在其组合形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而达到巩固基础、强化素养的效果。趣味游戏的加入,对小学生整体感观及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一定帮助,但还需把控其时机和质量,既要在实践中帮助其理解分析,获得直观感悟,又要在内容质量和活动交互上进行创新和增强,以此保证学科素养的融合与发展。

五、从自主创作实现创新

在现阶段美术教学中,受限于教材内容及主题情境的影响,小学生在自我创新及创意实践方面缺少思考空间,难以形成独特的艺术思维,阻碍其个性发展。对此,教师在其教学组织过程中,还需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主观需求,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以此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局限,使其能够在自主创作中学会鉴赏、掌握方法、实现创新。如在五年级下册第19课“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教学中,本课主要从建筑艺术的角度介绍和展示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使其充分认识到艺术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作用联系,教师可导入一些影视片段、现代建筑等素材,如埃菲尔铁塔、古代建筑斗拱技术、《银翼杀手》中的“泰瑞公司大楼”、《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主题公园、《异次元骇客》中的虚拟建筑、《流浪地球》中的太空电梯等,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独特建筑的吸引力,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可结合已掌握的绘画技法,融合自身对未来发展的无限遐想,进而形成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这对小学生创意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影响。又如在第8课“奇思妙想”的教学中,为探究绘画中的奇妙表现及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可通过作品鉴赏的方式,引入马格里特《大家庭》《黑格尔的假日》、凡·高《麦田群鸦》等作品,并通过小组讨论、图像拼合等方式,引导其形成创意构思,并结合生活事物进行巧妙展示,这无疑会对其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六、从民间艺术拓宽视野

民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引入美术教学之中,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以及价值观,这将对其综合品质及关键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民间艺术的融入和欣赏,还可以加深小学生对独特人文作品的理解,并对其艺术作品的内在感悟和阐释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帮助。如在五年级下册第17课“雕塑之美”的教学中,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为使其充分了解雕塑的艺术形式,深化其审美体验,教师可从民间雕塑艺术的角度进行指导和分析,如石雕、玉雕、牙雕、木雕、竹雕、微雕等,并结合相关艺术作品,如微雕《兰亭序》、石雕《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玉雕《桐萌仕女玉山》、竹雕《教坊伎乐图》等,以此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雕塑艺术的独特韵味。另外,在民间艺术导入和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采取随堂欣赏、专题欣赏、对比欣赏以及现场欣赏等方式,更易于培养其审美情趣、传承其人文艺术。如在第15课“山水画”的学习中,教师可运用电子白板工具,通过放大、缩小、对比等功能,引导学生欣赏《早春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山水画作品,使其从整体、局部等角度更好地体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养落实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让班级内的学生在深入教学的过程中找回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又能从中挖掘和体会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与探究美术知识的同时获得全面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阶段,教师需要集中把握当前学科教学的规律性,在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学资源的同时,组织开展形式各异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成为可能。当然,为了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处落实,教师还需从小学生的体验感、创新力、选择性等特点入手,优化场景、创新资源,不仅要重视其审美情趣的基础性培养,还要关注其差异表现的个性化发展,以此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和教学的统一性,真正意义上让新时期的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有意义、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廖石生.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应用具身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3, (22): 172-174.

[2]华雪.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实践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3, (22): 178-180.

[3]谢绘华.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育与创造力培养 [J]. 色彩, 2023, (11):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