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伴随着教育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对于民族文化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来,在如今教学改革的发展理念中,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地运用好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和精神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建设独具特色的课程教育体系,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地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以民族文化为沃土,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也能够从中获益,不仅在学校中学习到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民族精神。
一、贺州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
贺州市处于桂粤湘三省交界的南岭民族走廊中心地带,其中居住了42个民族,有1个瑶族自治县,5个瑶族乡,212个少数民族行政村。近些年来,贺州市也大力推行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其中自然、原始、朴素的优秀民族文化提炼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资源,使学校教育也能够做到全面发展,并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李素芳曾经说过:“瑶族服饰上每一个精美的图案都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传承,都有独特的寓意在其中。”而瑶族服饰也是贺州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有效地推动了当地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发展。近些年来,除了瑶族服饰以外,贺州市还深入挖掘了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等特色的资源,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生产工艺,优秀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融合与推广,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当地的特色。在2022年的春节期间,贺州市还推出了一系列民族文化和民俗体验的主题活动,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够运用民族文化丰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据统计,在2021年时,贺州市就已经开展了文艺进校园的活动,此类的文化惠民演出共计550余场次,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们自觉承担传承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重担,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成长,并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二、民族文化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民族文化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特色历史文化以及传统,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民族文化融入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内容中调动起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贺州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这也是教育有效的教学素材,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人文性特点,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天然的教育优势。教师在为学生们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把握好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性,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教育也需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民族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也是少数民族人们历经千年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接触贺州地区的民族文化,可以了解其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拓宽教学视野。教学改革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为学生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层面的发展,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可以让学生立足在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能力。
(三)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
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所以在小学阶段为学生们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知道所有民族都是平等的。学校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背景,通过学习民族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处地区的民族文化根源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同时教师将贺州地区的民族文化带入到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真正观看到这些民族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知道这些文化不输于任何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认同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责任,真正成长为新时代的青年,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2]
三、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凸显民族文化的办学特色
在广西贺州市的中小学中,多元化的民族特色是学校办学最鲜明的特色,学校也应该积极地发挥好这种办学特色,将民族文化融入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引导学生自觉承担起民族文化的脉络,让学校的每一个场所都能够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展示民族文化教育的最佳平台。小学这一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发挥好民族文化的特色,构建独具特色的课堂文化体系,促进课程改革的长远发展。在本校中,具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学校要积极地发挥好这些文化特色,提升办学条件,团结稳定是民族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师也要积极地结合我国的教育方针以及民族发展政策,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主线。尊重学生和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文化立校的发展目的,让校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地方,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现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应运而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教师要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这也是新时期下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地挖掘本土文化的教育资源,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3]
例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内容时,使学生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边疆少数民族学生欢聚到一所小学读书以及学校里的一些景物,教师在教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找出这篇文章中作者所介绍边疆有哪些少数民族和绚丽多彩服装(帽子、衣服等),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各民俗文化活动(孔雀舞、摔跤等),从而体现出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景象。因此,课文延伸就是我们地区民族文化传授最好的契机,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处的小学,运用仿写的形式写出自己在小学中看到的一些景物,并且试着将贺州地区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学生的仿写作品中。在贺州地区有一些非常特别的民俗文化,比如瑶族盘王节、贺州浮山歌节等等,将这些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们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把地区民族文化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比如在学生进行仿写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在学校中有什么样民族文化的活动,学校中的装扮是什么样的?很多学生在刚开始进行写作的时候,很难有顺序、有条理地写清楚,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如让学生想一想教室里是什么样子的,操场上是什么样的,我们小学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结合多种教学形式渗透民族文化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多种民族文化元素,通过为学生们讲解贺州地区有关的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探索和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同时在学校的全面发展中,教师要把握好德智体美劳的健全发展,让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祖国所需要的全面性人才。在德育教育中,由于语文这门学科具有着一定的人文性特点,所以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德育内涵,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中的特色和德育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智育发展中,民族文化知识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融入民族文化的内涵,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民族文化,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
在民族活动和体育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把握好民族活动中的体育元素,在民族活动中有一些丰富的体育元素,比如民族舞蹈、民族游戏等,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入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团队协作精神。
美育教学中,民族中的传统服饰具有着丰富的艺术元素,美育教学也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要积极地将民族文化中的艺术形式融入到美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民族服饰中的各种优美纹饰,开展美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起来,学习语文知识,并主动传承这些民族文化。小学这一阶段正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的时期,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积极开展美育教学。在劳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民族文化中的劳育内容融入教学中,比如在贺州民族文化中就有属于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园地的内容,为学生开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体验课程,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例如,在学习数学学科的统计与几何图形时,教师也可以积极的将民族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民族建筑和风格。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学习过的几何图形,画出这些民族建筑,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这些建筑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容。从中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融入贺州地区的传统民俗风情,比如在贺州地区有着黄姚龙灯节的传统节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融入这一节日的民族风情,让学生对贺州地区的客流量进行统计,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民族节日的热爱。
(三)运用民族文化元素创设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虽然看似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但是其实校园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影响和帮助,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想要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壁画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比如教师准备瑶族服饰以及舞火猫等风俗习惯的道具,在学校中布置专门的展览柜,学生在路过的时候会下意识地了解这些民族文化内容。瑶族服饰大致可以分为过山瑶、土瑶、平地瑶三大类,除了实体的服饰和道具以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照片和壁画,将各种民族风情的照片和图片张贴在墙壁上,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们在路过的时候,就能够看到这些图片,从而对贺州地区的民族文化产生好奇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校园文化融入到讲课的环节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自主地收集当地的民俗文化,并制作成相关的手工作品。学校可以定期选取学生们的作品展示在宣传栏,既能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民族文化,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学生们在其中还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5]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时候,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节日文化、四大发明以及建筑文化等,所以在开展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贺州地区的民族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上,让学生们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贺州地区的民族文化装扮教室,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当地民族文化进行新课程的导入,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学校中建设与民族文化有关的建筑物,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对于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借助民族文化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当地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提高学生们的文化认同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为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永军. 促进学校师生个性发展 彰显民族文化课程特色[J]. 基础教育论坛, 2016, (14): 8-11.
[2]彰显民族文化课程特色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J]. 基础教育参考, 2012, (13): 14-16.
[3]戴启猛.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 广西教育, 2011, (05): 25-28.
[4]白玉珠, 刘琼, 李文杰, 孙新, 陈珊珊. 民族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浅思[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 7 (08): 143-147.
[5]陈辉, 杨瑜, 李胜芝, 陶新. “双减”政策背景下桂东南特色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 体育科技, 2022, 43 (02): 140-142.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贺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课题自筹经费重点课题(C类)“贺州地区民族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整合与应用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KTLXCO8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