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新的教育观念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转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众所周知,通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准确、客观地了解国家的发展,掌握其历史本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于是,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把“核心素养”作为开展教学的“起点”,从实际出发,对如何切实实施“核心素养”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历史课程的一个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内容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记录中国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纪录片,吸引学生注意力。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中国人民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殖民压迫,我们站起来了。而后,我们的国家经历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中国人民也从站起来转变到了富起来和强起来,我们的发展目标一步步实现,国家的发展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由此导入新课。课中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1]。通过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牢记发展历史,有利于切身体会,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养成“吾辈自强”的思想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历史教学中涉及的朝代和内容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以口头表达为主,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图表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扩展他们的想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这些内容是高中历史课本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我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果,如图可以展示我国各行业的优秀成果的图片和视频,还可以展示我国GDP的涨幅图表等等,这使学生能够形象化地了解我国伟大的建设历程,并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也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寻求新的发展。因此,历史是我们探索和认识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历史典籍是由古人记录形成的,带有历史的痕迹,穿越百年、千年。从古到今,人们对历史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所以这些研究理论得以幸存下来。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仔细研究这些文本,提取文本中最客观、最真实的部分,以此分析历史的原始来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价值观,历史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历史研究不应局限于相关科普读物。一般来说,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要因为其好看、剧情精彩就相信真正的历史就是这样[2]。如果对这个故事感兴趣,不妨自己翻看一些专业资料和书籍,可能会有新的见解,而看似荒诞的历史传说,虽然夸张成分很多,但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总会有真实的历史依据。一个事物的发展囊括了过去、未来和现在,我们通常研究过去的历史,是为了给现在的我们和未来的后人一些警示。由此可见,过去的历史与现在、未来的后人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历史事件必然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的评判必须考虑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其个人经历、历史学家的评价,不能仅仅用“好”“坏”来评判功过。
三、科学化的教学目标设计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要进行教育目标的设计,将其作为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活动的基础和导向标。高中历史教学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来展开,教学目标的规划设计必须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期能够有效整合学习资源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教学不能脱离实际,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班级实际,既要树立自信(不能太低),又不能太高(好高骛远)。教师在备课时也要体现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从立体三维的角度设计相关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秦朝”相关内容时,在新课标教学标准的新要求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好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第一,基于历史实证,学生要从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对秦统一中国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了解秦统一中国后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明确这样的举措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实证对于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第二,基于对历史实证的认识,学生要从过程和方法这个角度进一步体会课本图片,如秦统一中国形势图、秦朝的政治结构图等图片,将历史实证和教材图片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获得深层次的认识。第三,在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学生要深挖历史内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对秦统一的具体作用进行理解。总之,只有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够围绕设定的目标有效地开展后续的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下,能够在史料的辅助下,提升其核心素养[3]。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知识内化后,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检测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运用,以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除了平时的考试,还要注重课外活动的设计,比如写历史文章、历史调查活动、创作历史手稿[4]。例如,在学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内容后,我提议学生办一期有关中国社会变化主题的手抄报,并进行小组评比,有的学生在手抄报上刊登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中国现代文学和美术”“中国现代音乐和电影”“畅谈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想象”等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观。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布置的,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延伸到课外,提升参与的积极性,为自己作品择优选取而付出不懈努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在实施高中历史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历史教师的课堂教育质量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制约,目前高中历史课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新时代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教育应将多元的教育方法与之相结合,并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方法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茅正芳.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8):63-64.
[2]胡新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和深度教学策略[J].读好书,2020(32):51-52.
[3]者莉莉.试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J].新课程,2020(6):31.
[4]连式霞.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策略[J].神州,2019(1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