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路径及价值
王锦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锦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路径及价值[J]. 国际教育论坛,20215. DOI:.
摘要: 在当今社会,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关键环节,面临诸多挑战。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精髓,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更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法治观。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
DOI:
基金资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单一的教育内容、陈旧的教育方式以及缺乏实践环节等已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问题现状

(一)教育内容单一,缺乏文化内涵

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首要问题之一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以及缺乏足够的文化内涵[1]。教育体系更多地偏向法律法规的灌输,而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道德观念。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髓,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哲学,如孝道、仁爱、忠诚等,这些价值观念贯穿着千百年的中华文明。然而,当前的教育体系未能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导致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时只能得到有限的道德启蒙。对于学生而言,单一的法规教学无法真正激发他们对道德内涵的兴趣,也难以引导他们形成全面的人生观。

(二)教育方式陈旧,缺乏趣味性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育方式陈旧,缺乏足够的趣味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在枯燥的教学中容易产生疲倦感,使得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下,教育目标难以真正达到,学生对道德法治的理解和记忆大多停留在表面。

(三)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实践环节

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育资源的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包括文献、艺术品、传统手工艺等,然而,目前许多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体验机会。学生只能在课堂上通过文字和图片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而缺乏亲身感受和实践。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价值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积淀,蕴含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这一宝库,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精髓。孩子们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体验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形成对国家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强调个体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文化内涵,学生能够在道德层面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孝顺、守信、仁爱等传统美德[2]。同时,通过法治观念的灌输,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未来的社会公民做好基础准备。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成为一场关于道德伦理的丰富之旅。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治的原则和精神,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路径

(一)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首要任务是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丰富教育内容。这包括传统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以及古代典故和传统节庆等。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材,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经典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价值观念,培养孝、悌、忠、信等传统道德观念。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文化传承者,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和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际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一路径,教育内容将不再单一,而是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时,可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中的“孝道”观念,以此为例来丰富教育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强调子女应该尊敬、孝顺父母。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孝道故事,如《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来向学生传递这一观念。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强调子女应该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家人之间的爱和互相扶持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将孝道观念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孝道。组织学生开展“为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帮助父母做家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孝顺父母的快乐和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教育中,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对家人的爱和尊重意识。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家人的爱”的教学活动。

(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强趣味性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另一路径是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增强趣味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难以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因此需要采用更富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教育者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等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引入多媒体技术是提高趣味性的有效途径,将传统文化故事以动画、音乐、视频等形式呈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交流,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富有互动性。

例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时,可以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让”观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强趣味性。可以设计一个互动游戏环节,让学生们模拟古代宴会上的场景,进行排队和让座的练习。在游戏中,老师可以扮演主人,学生们则扮演宾客,按照年龄、身份等因素进行排队,学习让座和尊重长辈的礼仪。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排队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观念。在游戏中加入趣味性的元素,比如音乐、道具等,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投入和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教育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创新了教育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可以将排队变得不再枯燥,更加具有趣味性。

(三)加强实践环节设计,提高应用能力

除了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外,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也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路径[3]。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文化体验等实践项目,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实践环节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法治原则。这可以包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形式,通过实践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观念更好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爱心的传递者”时,为了加强实践环节设计并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观念,设计一项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次社区服务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和实践仁爱精神。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社区或老人院,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关爱。具体来说,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活动,有的小组负责给老人做饭、有的小组负责打扫卫生、有的小组负责与老人进行交流互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关注他人的需求,倾听他人的故事,并鼓励他们用行动传递爱心和温暖。这样的实践活动设计,既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观念,又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通过亲身参与社区服务,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爱心的传递者的重要性,并学会将仁爱精神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同时,他们也能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起关爱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结论: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弥补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在实施过程中,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实践环节设计,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趣味、实用的教育体验。这样的努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3YB1026

参考文献:

[1] 宋仙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 202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