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探讨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施行
何坤英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坤英,. 基于“双减”政策探讨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施行[J]. 国际教育论坛,20217. DOI:.
摘要: “游戏化”、“引导性”、“情绪价值的满足”,成为“双减”背景下开展劳动教学革新的主要思路,也成为培育良好德育思想与优秀品质修养的主要方向。本文基于“双减”政策探讨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施行,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 双减;小学劳动;兴趣引导;情绪价值
DOI:
基金资助:

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质,在于强化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与良好德育观念树立。劳动是激发人性对“真、善、诚、恳”的领悟与渴求,是借助具象化事物强化对精神追求的展现。作为中华传统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勤”便是为人立志之根本,是实现自身抱负、展现个人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等,最为直观且高效的方式之一。“德”与“劳”是相辅相成的,在劳作中思悟人生哲理,在劳作中践行德育思想,方能真正达成对品格的锻造与修养的培育。

一、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须不断探索、思考、实践、省悟。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是非观、价值观会因其自身的经历、所见所感、所听所悟而发生巨大的转变,一旦在此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与督促,很容易造成其身心思想、价值理念上的偏颇。开展适当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感受生活劳作的获取到无可替代的精神价值满足感。以此增进引导,督促他们坚持对高洁思想品性的追求,促使他们在实践劳作过程中,端正自身的价值观念与是非判断的准则,明确何为“该做、可做、必做、勿做”的行为根本。通过劳作,学生们会在实践探索中强化对自身思想的建设、品格的锻造,并在真实的“生活”中体悟成长的根本,强健自身的内核力量、端正思想态度。而这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同的意义与价值[1]。

二、当下整体背景形式的分析

自“双减”政策的提出,学生们才得以回归到正常的童年世界里。不再被迫困于漫无止境的补习班中,不必整日除了试卷就是习题地枯燥重复着练习。他们的生活,渐渐地回到鲜活欢快的氛围之下。童年不再只剩学习,开始渗入更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因“双减”所提出的提升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实施辅导机构监管等等这些政策内容,皆为孩童们提供充裕的时间,可以开展新的探索与涉猎。这其中可以包括对艺术的探究、对游戏体验的享受、对劳作家务的实践,也可是简单的社交扩展,而这种种皆是于孩童的身心成长极为有益的事项。他们在这种丰富的生活中,更细致体会到生活的节奏、感受生活的美好,领悟到生命的丰富价值,获取到心灵的富足感。长此以往,更有益于使之成长为健康积极、乐观坚韧又富足自洽的人。

三、基于双减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与路径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着重陪伴的效用

劳动,当作为一个单独的词汇时,则很难激起我们对其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刻板印象的影响,我们习惯于把劳动与辛苦、疲惫、无趣、繁琐等词汇联系到一起。当细细回味时,不难发现这些词汇都彰显出我们内心的消极情绪。当整体社会化的认知达成共识时,这些情绪便会成为特定的标签被钉在劳动的“专属身份名牌”上难以摘除,甚至于连刚刚开始建立认知的孩童都会受其影响。因此,想要开展小学劳动教学的优化设计,转变这种错误化的认知,便成为当下开展劳动教学革新至关重要的突破口。

想要在双减政策下,改进小学劳动学科的教学设计,便要从兴趣激发着手突破。以此强化学生对劳动体验的热情力与兴趣度,促使学生在接触劳动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放下抵触情绪,开展积极的尝试、建立乐观的心态。例如,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与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借助游戏的融入开展劳动教学的引导,则可以高效率达成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意识的转变,由此更易于开展后续的劳动教育与德育思想培育。如借助简单的生活劳动,设置“闯关探宝”的游戏。首先,教师可借助信息设备提前制作相关的动画课件,设定“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情节,带领学生们一同代入到劳动探索中,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劳动带给我们的生活成长有哪些价值与好处?对我们的心情、思想、态度观念又有着怎样积极的影响?当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一问题时,便是主动踏入了情景演绎的探讨中,在这一环境下,他们会基于既定的主题,展开积极的观念探讨,这便是初步的暗示引导。在完成探讨后便是结合实践的过程,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闯关攻略”开展分组游戏,设计4个小组分别开展劳动体验,把班级内日常的卫生整理划分为不同的游戏环节,并提前设计好区域的划分,引导每个环节的“攻塔”人员都能在积极的心态引导与竞争意识下完成相应的劳动,并依据其展示的成果获取不同程度的奖励。当所有环节都结束后,累计统计4个小组的总分,并进行优胜颁奖,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下,感受到劳动后的精神收获,体会到精神与情绪层面的满足感与自豪感。以此,打破对劳动所附有的辛苦、疲累、繁琐等刻板印象的影响,体会到劳动给予成长生活的精神价值与情绪价值,转变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日常的劳动安排。

(二)强化感悟的引导、深化思想的表达

当完成兴趣引导后,教师便要开始着重对氛围引导的搭建。兴趣的激发可能会因为一次有趣的课堂设计而达成,但热情的维护却需要每每的精神收获来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探索热情极为强烈,但专注度与韧力却相对缺乏。他们难以理解重复与坚持的区别,当任何一件事物反复出现后,他们便会对其丧失热情。如何把握住学生在劳动教学中的新鲜感,强化实践领悟成为落实劳动教学优化的关键思路之一[2]。

增强在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体验,深化学生的劳动感悟引导,便是促成学生养成勤恳品行的关键。情感价值会赋予事物以丰富的精神领悟,促使人们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不断累计积极的心理暗示与正向的精神力量,由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借助感悟引导促使劳动意识提升。在日常的劳动安排中,教师应注重引导与尊重的教学效应,要擅于发现、借助鼓励实施感悟引导,利用生活实例开展教学设计。如侧面引导鼓励学生们自行认领劳动项目,并予以肯定与赞扬。譬如“哇,今天的教室看起来格外整洁明亮,是某某小组共同的努力成果,老师实在太惊喜了,完全没有想到你们会打扫的如此细致,连粉笔都为老师摆放整齐啦。不知道明天又会收到哪些同学给到大家的惊喜呢,老师可太期待了。”通过简单正能量的言语引导,促使学生们积极认领劳动任务,既能满足小学生的自尊心,又能给予他们正向的鼓励与期冀,促使他们更好调动情绪参与到实践劳动的项目中。

在劳动项目的教学引导中,也须注重对学生实践的情绪引导,促使学生自发性地进行实践感悟的表达。譬如“在做饭项目”的实践类教学引导环节,教师应注重及时的互动采访与鼓励引导,如“某某同学,你的土豆丝切的好漂亮呀,能不能为大家展示分享下?”“某某同学,今天老师注意到小组的洗菜任务都是由你完成的,你把各种蔬菜都洗的很干净呢,老师觉得你很棒,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下自己的心得感悟吧。”通过这类互动鼓励的方式,学生们既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认可、积累积极的情绪价值,又能借由分享表达促使学生针对劳动实践开展细化的感悟与自省,促使他们在劳动教学中能够达成自发性的思想引导与品德培育的意识强化,促使其获取更深厚的精神力量,达成德育思想的延展深化。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成长

学校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肩负着重要的家庭教育责任,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必将促进学生劳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仅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活动,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学校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责任。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家庭情况、家长期望和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计划,满足不同家庭背景和需要的学生。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活动,例如田间劳作、校园美化等,让家长亲身参与到孩子的劳动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杨志高. 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甘肃教育,2022(12):24-26,38.    

[2] 沈雁娜.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 科普童话,2023(33):10-12.   

[3] 李玉芬,任乐乐,陈建博.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7):39-41.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贺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KTLXC08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