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式”教学模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影响
赵海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海燕,. “板块式”教学模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影响[J]. 国际教育论坛,202112. DOI:.
摘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探讨“板块式”教学模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落实生本理念、创新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势。研究采用文献综述、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等方法,对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板块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 板块式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影响
DOI:
基金资助: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显得尤为迫切。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够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板块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板块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模块化、结构化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教学策略。该模式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板块,每个板块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旨在通过集中讨论和深入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板块式教学模式强调将道德规范、法律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二)板块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板块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项目式学习理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在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的。板块式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同时,项目式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板块式教学模式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多个学科领域均有应用,尤其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中表现突出。在STEM教育中,板块式教学模式被用来整合跨学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来解决复杂问题。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能会设计一个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板块,学生需要研究水循环、水质检测、节水措施等多个方面,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方案设计,形成对水资源管理的全面理解。这种模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同样具有创新点。它不仅能够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具体化、生活化,还能够通过板块间的逻辑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此外,该模式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学习体验。

二、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一)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板块式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将复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主题板块。每个板块应围绕一个核心议题,如“诚信与责任”、“法律与公民权利”等,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实施策略包括:

1. 明确板块目标:为每个板块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

2. 创设情境:利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模拟真实社会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应用。

3.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教师引导:教师在板块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适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二)板块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板块式教学模式通过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参与板块式教学活动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索性学习过程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板块式教学模式与生本理念的落实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正是对生本理念的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板块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这种实践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板块式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复述,而板块式教学模式要求对教学评价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评价方式可以包括:

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板块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2. 反思性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其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3. 实践性评价:通过模拟法庭、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三、“板块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

(一) 学习动机与参与度的增强

首先聚焦于学习动机与参与度的增强这一关键维度。板块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拆分为一系列相互关联但又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即所谓的“板块”。这种划分不仅有助于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有效激发时,他们的学习行为将更加主动和持久。在板块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每个板块的学习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点,这种联系使得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能够积极地吸收知识,还能够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将所学知识与同伴分享,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此外,板块式教学模式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种角色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二) 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该模式通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板块,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在这种教学框架下,案例分析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不仅能够识别和理解道德与法治原则,还能够学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决策。此外,板块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中主动探索,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这对于他们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板块式教学中,学生被鼓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种探究式学习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评估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决策。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

结论

板块式教学模式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该模式的实施也面临着资源配置、评价体系完善和教师角色转变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以实现板块式教学模式在更广泛的教育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素养的培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2]宋雅玥.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3.

[3]白明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3.

[4]冯丽娜.混合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3.

本文系泰州市202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板块式教学模式研究”(zghyb2020-0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