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说明
在一次学校举行“喜迎双节,共享团圆乐”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本班的小雨作为主持人。但小雨出色的表现却遭到了同学小洁的嫉妒,小洁通过手机微信与同学小涵聊天,内容尽是对小雨的诋毁辱骂,言语极度恶劣。小雨知道后害怕来学校,甚至在课堂上出现了自残行为。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紧急联系家长将小雨接回家就医。
医生诊断发现小雨存在中度抑郁焦虑,建议在家休整一段时间,调整情绪。为利于病情治疗,小雨妈妈向学校提出了申请。
二、情况分析
(一)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交叉性人际关系及家校联合管控的问题,需要进行家校两方面的心理疏导和团体教育,属于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范畴及家长心理疏导与陪伴管理。
(二)成因分析
1.自身因素
(1)需要认同感。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中需要经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务,如果未能完成就会出现心理上的危机。小雨在校乖巧懂事,做事儿认真负责,但性格敏感脆弱,小洁的诋毁辱骂,让她自我否定,缺乏认同感,渐渐丧失自我认知,情绪低落,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频繁出现躯体化症状。
(2)需要成就感。阿特帕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趋势,以努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小雨一直以来成绩优异,但由于内向、不自信等因素很少被关注,主题活动中她通过自身努力成功当选主持人,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来获得成就感。在小洁质疑辱骂后,她自我怀疑,内驱力和自律意识消失,再这样的状态下,小雨个人的尊严被严重摧毁,似一头被人牵着鼻子的大象,学习主动性减弱,心里的委屈和困难,无法倾诉与主导自己的行为,很难在学习上继续获得价值感。
2.家庭因素
(1)错误的教养。小雨妈妈对小雨的学习过度关注,属于打压式教育,一味地追求好成绩,很少和小雨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小雨变得沉默寡言,从她妈妈那里了解到,上了高年级之后,妈妈对她的要求更高了,在家隔三岔五就会闹矛盾,有时候小雨会突然离家出走,以这种极端的方式逃避或反抗。
(2)亲情的缺失。小雨由奶奶带大,在弟弟出生后,妈妈和爸爸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弟弟身上,总是要求她让着弟弟,被迫懂事忍让,久而久之,小雨被冷落与抛弃,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同胞竞争障碍”,指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儿童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虽然是奶奶带大,但缺乏父母关爱是小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也难免会给她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育留下长期阴影,父母给予小雨的爱也只是义务式抚养,遇到问题一味推卸责任,认为是孩子“天生”的性格缺陷,同时对小雨的付出不予肯定,遇到挫折时不予关爱,小雨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
(3)家校环境因素
1.未及时引导学生身心发展。入学时,应及时与学生深度交流、充分了解其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没有形成相互关心、团结一致的班级氛围。
2.对手机管控力度不够。由于家长和学校配合不够密切,社交软件的使用,是小洁言语不文明,满嘴脏话的源头,一些网络流行用语铺天盖地,可见家长的监管力度很低。
三、关爱实施及效果
小雨回家后,我每天都发信息了解情况,关心她、鼓励她配合医生治疗。
同时每周我都会抽空去看她,通过面对面沟通,我了解到小雨过去的遭遇,知晓了她心境的变化,理解她想回到学校又怕回到学校的矛盾心情。我结合罗森塔尔效应,坚定地说:“小雨,老师选你当主持人,就是看你足够优秀,能把事情做好,老师很欣赏你。”小雨感到很疑惑,“我都不想去学校了,活着真累,被压的无法喘息,怎么会......”我深吸一口气,微笑地摸着小雨的头,“傻丫头,你正是追逐梦想之时,怎能丧气,我留意到你的手上有些划痕,而且看上去不太像是无意中划破的,我有些担心,老师做你情绪的垃圾桶,发泄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渐渐地,我获得了小雨的信任,敞开心扉与我诉说了她在家里、学校、同伴之间遇到的问题。她和我说“沈老师,我好想和大家一样,每天都能开心地上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陪伴小雨渡过难关,让她回到学校正常生活、学习。
结合现实情况,我想到了马卡连科的平行教育理论。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全部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在‘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下进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学会通过教育集体来影响个人,通过教育个人来形成集体。理顺思路后,我立刻开始行动,首先我召集班委开会,说明小雨的情况和目前所处的困境,要求每个班委要以身作则,主动问候、关心小雨,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其次跟小雨的朋友小洁沟通,教育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郑重地向小雨道歉,争取到了小雨的原谅。
同时在全班召开班会,讲述小雨目前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希望她能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同学们纷纷表示了对小雨的同情,都期待小雨能回归班集体,我顺势动员全班同学录制了祝福视频,共同欢迎小雨回家。紧接着在班级带头成立了“小雨帮扶小组”,主要负责家校沟通和照顾小玲返校后的生活学习,为小雨辅导前一段时间拉下的作业或者课后及时与小雨交谈,为她排忧解难,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关爱,让她不再畏惧困难,渐渐地学会与困难和解,战胜困境。我又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欢迎你回来,小雨》。接着,我又召开家长会《管控手机,合理使用,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正确人数手机的合理价值,不沉迷网络,不学污言秽语。小雨返校后我又联系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安排每周三课外时间定期对其辅导。我还发现小雨同学特别有耐心和爱心,我便委托她负责照顾同学们放在窗台上在种的植物,让她感受生命的力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还委托心理老师每周安排一次心理辅导活动,给小雨和小洁及班上同学做了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老师还教会了同学们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从而将同学之间的摩擦和矛盾逐渐化解。
两个月期的时间,在全班同学对小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小雨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学习和生活,作息饮食都回到了正轨,每次遇到挫折或者同学之间的矛盾,也渐渐地学会了倾诉,使用了朋辈辅导法,同伴之间进行沟通,情绪表达,互相理解,找到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一些矛盾。和小洁之间的纷争也有所缓和,同学关系和谐了的同时班级里团结互助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了,一场危机终于逐渐平息。
四、复盘分析及关爱延续
(一)复盘分析
回顾整个关爱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是处理及时,认真对待小雨病情,建议小雨接受专业治疗。
二是运用平行教育,将小雨的不幸遭遇、濒临辍学的个体危机与班级内部不和的集体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相互转移,此消彼长,从个人品德、集体相处、手机使用等方面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三是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力量和全班同学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对小雨开展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让班级同学参加了心理团体辅导,帮助小雨“不辍学,融入班级”这一共同目标将同学们紧紧团结起来,主动加入小雨帮扶小组内,从而通过朋辈互帮来帮助小雨顺利跨过障碍,重拾信心。
四是让小雨感受到来自老师和集体的温暖,重获安全感。同时我也挖掘了小雨同学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使其在自己特长领域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并创造条件,服务班级和他人,顺利融入集体生活。
(二)关爱延续
此后,我将持续关注小雨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每日倾听一刻钟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家访了解她在家变化,并在班级给她安排适当的任务,提升她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同时积极引导她学会面对挫折,培养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心态。
润心行动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心灵受伤者得到修复,让心灵荒芜者得到种子,让心灵封闭者得到释放,让心灵压抑者能够飞翔。站在学生立场,走进学生内心,努力发现学生,全力成就学生。
五、经验与总结
本次案例能够运用教育的智慧化危机为契机,来源于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结及反思,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一)以真心浇灌,开出信任之花。认真对待小雨的病情,建议小雨接受专业治疗,父母要多陪伴多尊重多倾听,同时通过定期家访,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以爱沟通,增进理解,达到共情,建立信任。
(二)以平行教育理念,化教育危机为契机。运用平行教育,将小雨的遭遇、濒临辍学的个体危机与班级内部不和的集体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在集体相处、手机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专业指导助力班级成长,朋辈效应融化心灵屏障。将心理个体辅导和心理团体辅导结合,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力量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帮助小雨“不辍学,融入班级”,建立帮扶小组,通过朋辈互帮来帮助小雨顺利跨过障碍,重拾信心,勇敢表达,让情绪释放。
(四)积极鼓励引导,大力培育“挫商”。对于孩子来说,挫折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通过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培养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心态。经过此事,小雨感受到了老师和集体的温暖,重获安全感。同时我也挖掘了小雨同学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使其在自己特长领域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并创造条件,服务班级和他人,顺利融入集体生活。
【参考文献】
[1]鲍威.美德是否可教?高等教育对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4):56-71.
[2]陈翔燕.马卡连科德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2017.
[3]王倩.中学生生命价值观与朋辈影响的关系研究[D].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