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性视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实践
白昀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白昀,. 基于主体性视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实践[J]. 国际教育论坛,20226. DOI:.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主体性视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文章首先阐述了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跨学科教学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探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激发学生主体性、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学策略。文章强调,通过跨学科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主体性视域;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教学实践
DOI:
基金资助: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实践的创新尤为关键。主体性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跨学科教学则能够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因此,基于主体性视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核心,主体性教育思想着重于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方面的观点是,教育的宗旨应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性和实现自我,而非单纯地传递知识。在小学道德法治教育阶段,这一理念具有极端重要性,因为它深刻塑造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法治意识。

在推进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领者和助力者。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据此构思适切的教学方法以提供辅助。教育工作者借助情境教育手段,模拟实际社会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体验和应用道德法治常识,从而提高他们对实际学习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案例探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具体实例,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分析,从而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还擅长把这些理论知识用到实际操作中,以塑造自身的道德分辨力和法治意识。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合作学习也是主体性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依托团队协作,在互动沟通的基础上汲取知识。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塑造团队文化和社交能力,还可以促进知识交流与思维启迪,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跨学科教学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中的作用

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模式,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实现知识、技能与方法的交叉融合。此种教育方法的目的是为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分析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小学的德育与法制教育过程中,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学术知识,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对伦理与法制观念的深入洞察。

当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时,教育者应当精心策划课程,确保道德和法治的核心思想与语文、历史、社会等学科中的关键知识点建立联系。例如,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法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能够体会道德情感的表达与价值判断。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整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个多元知识的环境下,更加深刻地思考道德与法治的课题和问题。

跨学科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被激励积极地去探究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并通过解决问题和进行项目性研究等多种方式,培养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种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主导的学习技能,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议题时,能够利用跨学科的知识来作出全面的分析和选择。

三、基于主体性视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策略

   3.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教材《安全护我成长》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必须精挑细选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激发他们对于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兴趣。采纳这种方法,教师能让学生与所学的课程内容产生深度的共情,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和参与热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这一融合多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知识的相互连接,还能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当教师教授《安全护我成长》这个模块的时候,他们可以把道德和法治与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在一起,探索如何利用科学理论预防日常的安全事故,或者分析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人安全度。

在实施跨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当遵循严谨周密的逻辑结构,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表示,教师需要深入地研究所教授的各个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搭建一个逻辑分明的教学体系。另外,作为教师,应当重点培育学生具备批判性思考的技能,并激励他们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深度的反思,以此来形成个人的观点。

   3.2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成效,教育者应当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如项目驱动学习、角色模拟以及模拟法庭等,这些策略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并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并深入领会所学。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是一个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它通过设计与实际世界紧密相连的项目,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道德和法治的教育环境中,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方法,学生能更有效地将抽象的道德原则与法律观念与具体的教育场景相融合。通过团队合作与自我探究的方式,学生不仅能更全面地理解法律实践的重要性,还能更深层次地领会道德价值观的内涵。

角色扮演(Role-Playing)是一种模拟真实情境的教学方法,它允许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和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在道德和法治的教育课堂中,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问题,同时培养其同情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模拟多样的社会角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领悟法律规定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涵,以及道德决策是如何对个体和整个社会产生影响的。

模拟法庭(Mock Trial)是一种模拟司法程序的教学活动,它通过模拟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和辩论技巧。在模拟的法庭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扮演如法官、律师和证人等多种角色,通过对案件的准备、提出观点以及反驳他人的看法,还能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法律知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和口语表达能力。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法律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我们的公共生活》的教学实践中,构建一个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评价体系的根本思想是,它不应仅被视为评估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手段,反而应该被视为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的有力工具。因此,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强调了过程评估的核心地位,这意味着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看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展现、他们的参与度,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

过程评价实施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地监控学生的行为和展现,同时记录他们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中的参与情况和所取得的进步。这样的评估方法能够帮助教育者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识别学生的潜力和不足,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准确的引导和援助。

同时,自我评价作为评价体系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评估,积极地审视自己的学习旅程和所取得的成绩,同时能够识别和突出自己的长处及有待完善之处。培育学生的自我评估技巧不仅有助于他们塑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学习态度,还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为了更加精准地进行自我评估,教育者可以策划一系列的评价工具和活动,例如自我评估列表、反思日志、学习日志等,这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回顾和解析他们的学习体验。通过这些工具和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结论

基于主体性视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实践,是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跨学科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书琴. 主题统领,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跨学科教学整合策略 [J]. 家长, 2024, (06): 49-51.

[2]单婵娟. 基于主体性视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实践 [J]. 新课程导学, 2023, (27): 53-55.

[3]陈莹莹. 小学道德与法治与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J]. 家长, 2023, (24): 121-123.

[4]唐婷. 法融于美: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美术课堂法治意识培养路径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23. DOI:10.27672/d.cnki.gcsfc.2023.000222.

[5]张晓贞.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22. DOI:10.27019/d.cnki.gfjsu.2022.00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