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历史教学资源,在学科知识传授过程中融入德育元素,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多元化、创新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深度挖掘德育元素,融入“双减”政策中的德育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元素挖掘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初中历史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以外,还有很多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几千年来的灿烂历史文化,还可以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感到骄傲[1]。历史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德育元素有着很强的关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其有机融入到教学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国精神。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历史课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如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以及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些历史文化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是讲解视频资料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大禹治水等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提高自身民族自豪感。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挖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又如在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持久战”相关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放弃才能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激励,让学生意识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历史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增强学生道德素质。然而,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不感兴趣[2]。而且,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导致课堂教学单调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并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展开教学内容的设计。
(二)缺乏对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元素的全面认识
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要能够充分挖掘德育元素,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能够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目前很多教师对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元素认识不够全面,往往只是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忽略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三)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经常会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并不会创设情境,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而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需要将历史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当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本内容进行的,忽视了对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会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讲解历史知识,但多媒体技术只是单纯地展示历史画面和知识点,而不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师缺乏创新能力,无法融入新时代思想
就目前来看,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将新时代思想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是以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也不够活跃。并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新时代思想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教师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导致历史教学与新时代思想脱节。因此,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师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新时代思想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元素深度挖掘的有效措施
(一)挖掘德育元素,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课程在开展德育工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为历史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因素,通过崭新视角将这些德育因素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洗涤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历史课程中的人物和事件都隐含了丰富的精神品质,这对学生高尚思想认知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3]。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反思这场战争。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让他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形势。其次,教师可以讲述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如林则徐禁烟、关天培守卫虎门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义感。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关注战争中的受害者,让他们学会同情和关爱他人。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战争的影响和教训,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道德判断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二)挖掘隐性资源,深化德育内涵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特色体现于明线与暗线的有机结合。明线以时间为线索推进历史进程,梳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暗线则蕴含了丰富的隐性资源,传递着高尚的民族气节与劳动人民的智慧,无形中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与爱国情怀。这种编排方式使得初中历史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具有必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隐性资源,把握历史教育的真谛,深化德育内涵。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百家争鸣”的“孔子和儒家学说”部分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观点,如仁、义、礼、智、信等。通过分析代表人物孔子的特征,了解他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观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儒家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介绍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儒家学说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加深对历史文化底蕴的理解和认识,还能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儒家学说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让他们学会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拓展德育知识
随着国家对德育教育的高度重视,在新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在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作为支撑。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因为对历史课程不感兴趣,导致部分历史知识点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对历史课程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进而影响了德育知识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将历史教学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使学生形成文明观和全球史观。从大局的角度看待文明的发展,真正做到“以史为鉴”[4]。而且,历史教学与时事新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知新”,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双向发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如四大发明、天文历算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古代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如航天事业、小米汽车、5G技术等,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时事观念和科技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道德判断力。
(四)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德育情感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是文字性的,即使有图片也是静态的。因此,教师单凭枯燥的文字性知识和静态图片难以促使学生理解历史所传达的情感,他们要想通过这样的内容来形成一定的德育情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之外,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官去理解历史教学内容,将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真正让学生进入视听结合的历史情境中,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一定的共鸣,产生更为浓烈的情感,从而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5]。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场景,如繁荣的都城、壮丽的宫殿、繁忙的市集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汉武帝时期的繁荣与强大。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到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扮演汉武帝、大臣、百姓等角色,进行宫廷议政、市集贸易等场景的模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历史事件中,关注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如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果断决策等,让学生从中汲取民族智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和道德观念。
(五)提高教学能力,把握德育契机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德育元素的深度挖掘,把握德育契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注重挖掘德育资源,认真备课,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发现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德育的魅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德育的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例如,在进行“近代中国屈辱的百年历史”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从历史事件的背景出发,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困苦。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如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等,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道德判断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历史,让他们学会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向霞.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22(28):71-73.
[2]林玉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试题与研究,2022(28):147-149.
[3]计建平.初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方略探微[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16):68-71.
[4]陈会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J].神州,2020(4):87-88.
[5]徐洁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