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走向生活——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吴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捷,. 让语文走向生活——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 国际教育论坛,202310. DOI:.
摘要: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既往生活经验得到调动,有效理解语文知识,并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实现语文知识的迁移。本文为了探索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路径,特别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形成了包括挖掘生活元素、充分了解学情、创建生活化主题、构建生活化情境、创新语文教学评价在内的具体方案。希望形成的内容对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作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创新
DOI:
基金资助:

前言: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将学科教学置于现实生活情境当中,使得生活化资源得到高度利用,培养学生学科生活化意识,打通学科和生活屏障,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学习和迁移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需要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学情分析为前提,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不仅如此,因为教学过程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力争教学方案动态可调。

一、有效地挖掘课文的生活元素

生活化教学不能脱离教材,否则将造成教学生活化的形式主义,导致语文要素和生活教育的割裂。教师在每一单元每一课开始前,需要认真分析课文,从中找到生活化的“点”,让生活场景、生活资源为代表的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当中主要以新闻、通讯的写作教学为主要内容。而新闻、通讯需要真实反映生活,要用朴素的语言传递信息。教师在这一单元教学当中,可以抓住这一关键点,将当下热点新闻、热点资讯等融入进来,和课文消息两则横向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新闻和通讯的六大要素。当然,教师在具体分析课文,引领学生掌握新闻、通讯写作技巧时,必须要着眼“消息二则”,要运用纪录片等工具,带领学生全面了解渡江战役,如此才能真正地理解作者写作内容以及情感,让学生有效地感受到我军势如破竹的强劲攻势。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当中积极积累生活素材,向作者学习这些素材的应用方法,逐步帮助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进行关联,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1]。

二、有效分析学情实现教学对接

初中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有的学生对课文当中生活元素比较敏感,善于将字、词等与生活关联,并通过生活视角来发现字词之美。而有的学生意识不到课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只是将语文学习简单地看成语文要素的学习(大部分为死记硬背),缺乏对应的人文精神、生活常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融入教学生活化时,要重视学情分析,对学生的生活意识、生活经验、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成果)、价值观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明确教学生活化与每一位学生对接的难点所在。

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当中,教师为了做好学情分析,保证教学生活化过程中师生有效对接,教师可以形成如表1所示的调查表,然后通过学生填表内容做好学情分析。

           1.人教版初中八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生生活化能力调查表

调查内容

调查目的

           层次划分

你之前接触过的有关人物的传记和散文有哪些?让你记忆深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考察学生之前对回忆性散文、传记的阅读经验、学习态度,分析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积累





你如何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内容真实、时间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特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理解阐述回忆性散文以及传记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二者写作特点的记忆





你认为写好一篇回忆性散文或者传记,需要哪些基本能力?

通过学生对该能力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这一单元学习的自我短板,同时也具有摸清学生学习习惯的作用





三、以生活化主题引领学生学习

当教师做好了课文内容分析、明确了学生学情之后,进入到教学生活化的实施阶段。此时,教师最好创建生活化主题,通过主题具有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语文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当中,本单元主要以“自然·人生·散文”为主题,将《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串联起来,让学生深度感受自然、人生,体会散文当中的美。在具体教学当中,教师围绕“自然·人生·散文”这一主题,引领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讨论朱自清、茅盾等文学大家的遣词造句,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与作者描写相呼应的情境。像《背影》的教学当中,教师询问学生从记事以来有没有让自己感动的背影,让学生尝试去讲一讲事情的始末。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藏在心底的情感被调动,有利于学生更深层理解课文当中的情感,甚至在学习本文后,写出学生独有的感人至深的散文内容。

四、以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实践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以生活为基础,语文学科为载体,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具有自主学习特征的教育模式[2]。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围绕主题构建生活化情境,可以充分发挥主题情境的激趣、组织以及引领作用。

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当中,《三峡》《答谢中书书》等都不同程度描写了山河景色。为了促进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学习几位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将该单元主题凝练为“祖国山河”。

“祖国河山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的根本载体,不同的文人对祖国山河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在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三峡》学习当中,大家最好多多查找三峡有关资料,其中包括我国三峡工程资料,对于大家理解郦道元的文章内容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这样的介绍当中,可以将三峡实景录像播放出来,让学生深度理解郦道元的描写手法,即动静结合、先山后水,以及“素”“绿”“清”“影”“寒”“肃”“凄”“哀”等具体运用。若是情况允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自然当中,观察自然山水,体会天地灵韵,更可以深入当地公共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去佐证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去分析陶弘景笔下的茅山之美,更可以鼓励学生模仿郦道元、陶弘景写作方法,去描述某一处景色。同时,也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培养了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知识的迁移能力。

五、以创新评价修正教学的方向

    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3]。在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明白这一点,要积极创设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模式:让学生在分组学习当中,对学伴进行评价,包括学伴的生活经验水平,通感能力(通过作者的笔触形成听觉、视觉、嗅觉等的感官能力)、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等。学生在彼此评价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短板,并且向其他同学认真学习,不断补齐自身短板,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对教学生活化方案进行点评,如此赋予教师学生视角,全面地审视自身教学,及时发现问题并形成调整方案,不断地修正教学方向,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结: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的具体操作当中,课文的生活元素挖掘、学情的深入分析、单元教学主题的凝练、主题情境的建构以及评价方式的创新,都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质量。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教学资源(数字资源、实体资源、教材等)的整合,通过资源整合打破传统课堂和生活的屏障,赋予学生更好的语文学习空间,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语文知识的及时转化和迁移。

参考文献:

[1]许彩霞.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生活化构建策略探讨[J].学苑教育,2024(14):46-48

[2]满园园.兴趣激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研究--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J].语文建设,2024(2):I0005

[3]许多庆.让语文走向生活——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1(1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