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环境不断复杂化的背景下,严重创伤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其多是因交通事故、爆炸、打架斗殴、高处坠落等事件所致。在严重创伤发生后,个体会出现明显外伤、且失血较为严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失血量上升,很容易引起休克、其他脏器受损等后果,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在目前,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多需要实施输血干预。而大量输血作为临床常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治疗的一种途径,其是指一次输血量≥患者本身的血容量的1到1.5倍或者在1个小时内输血量超过了自身血容量的1/2,或者,输血速度≥1.5mL、(kg·min)[3-4]。大量输血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血容量,使之供血供氧正常化。但输入的血液为冷冻的新鲜血液,在一次性输入过多时,很容易让患者出现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现象,进而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5]。在这种状况下,临床需要明确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时,凝血功能的变化,从而有助于治疗措施的调整,保证干预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以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就大量输血与少量输血干预的凝血功能变化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中,择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入院的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排序的先后,将其划分为2组,每组各有45例。
对照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4:21,年龄在24到68岁的区间内,平均年龄(45.21±4.23)岁。受创原因:车祸22例、高处坠落17例、打架斗殴3例、其他3例;
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5:20,年龄在23到70岁的区间内,平均年龄(45.72±4.62)岁。受创原因:车祸21例、高处坠落16例、打架斗殴4例、其他4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严重创伤的诊断标准,且需行输血治疗;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缺损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或者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在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进行对比后,确定P>0.05,可比。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对其进行全方面检查,以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动静脉压等为主。同时,常规开放2到3条静脉通路,结合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与医嘱,来给予乳酸钠林格溶液等干预,使之血容量得到维持。并且,尽快为患者进行血液配型和输血。在失血量≥1000mL时,就需要输注浓缩红细胞与新鲜血浆,让其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80~100g/L的范围内;如果失血量超过了30%,这需要输入血小板、冷沉淀。其中血小板输入为1.5~2.0U/kg,冷沉淀5~10U,让中心静脉压保持在12到15cmH2O的状态。然后将患者送入ICU病房进行密切的监护。
对照组在失血严重时,予以少量输血干预,其输血量维持在300到990mL;
观察组在失血严重是,予以大量输血干预,其输血量在3500到8000mL。通常为12h输血量≥全身总血量,短时间内输血量为血液循环的3/4。24h输血量在7000mL左右。
1.3 评价指标
在输血1d、输血5d的不同时间段,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加以检测,选取CS-2000I血凝仪器来对患者的PT、APTT、FIB、PLT等指标进行检测。在输血前、输血后,以BC-51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器来对其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进行观测。
在输血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统计。其具体有低体温、感染、酸中毒、休克几项。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在输血1d时,观察组患者的PT、APTT相较于对照组偏高,FIB、PLT相较于对照组偏低,差异显著(P<0.05);在输血5d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基本一致(P>0.05)。详见下表。
2.2 在输血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基本一致(P>0.05)。在输血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相较于对照组偏低、血红蛋白相对上升,差异显著(P<0.05)。
2.3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在意外事件发生率上升的状况下,个体发生严重创伤的可能性提高。而严重创伤发生后,个体会有明显的创伤,失血量较大,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脏器功能受损、意识障碍等,危及其生命安全[6]。再者,大量失血可能会导致组织间液向血管内发生转移,进而使得血液被稀释、细菌毒素性或者组织损伤的发生可能性高[7]。目前,多以输血来进行严重创伤患者治疗。在实践中,多以大量输血的方式来进行干预,其可以及时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浆,从而让其恢复正常运行[8]。但在实践中,对大量输血治疗严重创伤患者存在争议。这主要是因为,大量输血会在短期内导致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下降,血红蛋白异常,进而使得凝血功能存在障碍,并发症发生可能性提高[9]。再者,大量输血输注的是冷冻的新鲜血液,其与正常人体的血液体温存在偏差,自然个体出现低体温的可能性提高,凝血功能也可能会出现异常[10]。
在本次研究中,输血后1d,观察组的PT、APTT相较于对照组更高,FIB、PLT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在输血后5d,观察组的PT、APTT、FIB、PLT相较于对照组无变化,无差异(P>0.05),且基本上恢复到了输血前水平。这就表明了大量出血后,机体中的凝血因子含量降低,血小板因趋附作用集中于出血部位,血小板会有明显下降。再者,血液在离开人体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因子会逐渐降低,输注的血液多为库存血液,自然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计数会相对降低。在该血液输入患者体内后,其活性凝血因子水平会下降,除此之外,在个体发生严重创伤后,体温会逐渐下降[11]。酶反应以及凝血功能相对减弱,在输入库存血液时,其温度差异较大,低体温发生可能性较高[12]。体温过低时,血栓溶解速度加快,凝血酶含量减少,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者,多数库存血液中的枸橼酸盐含量增加,在大量输注时,会影响血液中的酸碱度,自然出现酸中毒的可能性提高[13]。再者多数患者,在发生严重创伤时,都会伴随着外伤,细菌很容易通过创口进入机体内,进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起感染等后果[14]。在大量输血的状况下,机体的酸碱失衡可能性提高,低体温发生可能性增加,通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并发症发生后,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干扰,进而使得其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性提高,很容易产生恶性循环,严重时,还会引起休克或者死亡[15]。在这种状况下,临床需要结合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实际影响,来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在实践中,可以冷沉淀输入的方式来进行大量输血患者补充干预。当然,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对患者实施少量输血治疗更为理想。冷沉淀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在及时进行补充时,其中含有的凝血因子V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结合蛋白等成分,会直接进入到体内,使得机体短时间内凝血因子和纤维结合蛋白上升,而I和VIII作为凝血敏感因子,其在短时间内含量上升后,再者,凝血因子的调整,会使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黏附于胶原之上,血小板聚集状况得到优化,自然患者的凝血功能可以尽快恢复正常,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6]。
综上所述,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时,其很容易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可结合其具体指标变化,来进行血小板和血浆补充,以预防凝血功能异常,降低并发症发生,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谷迪西.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健康大视野,2021(3):208.
[2] 曾显莹. 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对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9):116-117.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1.19.056.
[3] 田平俊.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1):1569-1570. DOI:10.19435/j.1672-1721.2020.11.057.
[4] 薛鹏.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 保健文汇,2020(17):282-283. DOI:10.3969/j.issn.1671-5217.2020.17.184.
[5] Wang Ying, Li Zhijing, Yin Xiang Effects of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on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electrolyte balanc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J] Chinese medicine, 2020,15 (12): 1887-1891.DOI:10.3760/j.issn.1673-4777.2020.12.017.
[6] 刘冬梅,仵高强.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性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6):1006-1007. DOI:10.3969/j.issn.1009-6213.2020.06.046.
[7] 陈文娜.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2020,7(3):66.
[8] 崔会芬.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20,6(33):67-68. 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0.33.033.
[9] 江光荣,周炜,罗立.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4):629-630,632.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7.04.064.
[10] Li Wei Effect of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on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J] Oriental medicated diet, 2019 (22): 97.
[11] 彭晓.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观察[J]. 特别健康,2019(35):162. DOI:10.3969/j.issn.2095-6851.2019.35.216.
[12] 张妍杰.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影响的分析[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6):59-60. DOI:10.3969/j.issn.1671-8054.2018.06.028.
[13] 张静,孙战旗.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0):1224-1225. DOI:10.3969/j.issn.2095-1434.2018.10.028.
[14] Feng Yingying Effects of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on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platelet coun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J] 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 2018,30 (6): 623-626. DOI:10.3969/j.issn.1008-9276.2018.06.034.
[15] 曾雪林.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2019,6(48):34-35.
[16] 田保清.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94-95.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