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主动探索有利于改进实验的方法与策略,从而使高中物理实验的效果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物理实验能使同学们在物理课程中始终有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精神。
一、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在自然学科课堂上,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构成部分,高中物理教学,也是一个探究的教学,如果物理课堂上教师只讲解理论知识,没有使用实验来做辅助,那这样就违背了物理教学的发展规律,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实验自身具备很多优势,例如直观、形象、生动。在实验中可以对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加透彻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实验室属于基础类的部分,教师要通过实验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素质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学生的态度决定一切。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看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正确投入物理学习中。因为物理知识更加抽象和难理解,所以会让学生感觉到疲惫,无法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再或者,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散,学生的观念是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让家长舒心,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实验之前,先要摆正学生的态度,消除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和考试的束缚,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看到物理教学的意义,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看到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关系,纠正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看法,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门学科,也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探索真理的学科,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很多生活当中的物理知识,还能够了解到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通过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究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神奇现象,从而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更加感兴趣。如果学生对物理实验非常感兴趣,那么无形中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探究实验背后的原理,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无形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改变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视角下,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物理知识,并进入实验学习中,让学生可以在直观模式下看到物理变化。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看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清楚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并且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抛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共同进步。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对最终的课堂效果产生影响。所以,物理教师要看到这一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升物理实验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教师要看到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实验教学中。此外,教师也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物理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得出结论,所以教师可以把物理实验课堂搬到课下来做,例如实验过程较复杂,需要时间较长的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让学生在专业的环境下,展开物理操作,以此来提升物理实验效率。
(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并且是从本质上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技术型逐渐向综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向转变。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也要贴合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和能力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另外,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更有方向地进行相关实验与物理知识原理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五)激发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性
物理学的实验课,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涉及到的知识也很多,因此,学生的学习工作十分繁杂。以前的课堂上,老师们都是将自己置于中心地位,将所掌握的知识总结出来,然后向同学展示,由同学朗读,再由学生进行实践检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使学生自主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系统,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和他们自己的经验并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就算学会了,也很难记住。如果老师是学生的中心,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很弱,甚至会产生一种依赖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上,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在高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将自己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发掘他们的潜力,逐步使他们在教室里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指导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展开预习,并且组织学生思考实验步骤,或者是勾画出实验结构图,以此来完成预习。这样的学习模式,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带领学生去面对困难,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此增加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
(六)开展第二物理实验课堂
除了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组建物理实验小组,开设第二物理实验课堂。物理实验具有较强的严谨性,与理论知识不同,实验需要学生多次重复操作来降低实验的误差,因此要想真正研究透彻某一实验,还需要学生在课外的时间主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教师在课下开展实验小组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对物理特别感兴趣、想要参加物理知识竞赛的学生提升物理实验能力和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在课上没有及时完成物理实验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防止学生出现跟不上课程进度的现象。研究表明,学生在开展课外实验的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因为在课外时间开展物理实验是学生主动、自发的行为。
三、结语
高中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在高中物理考试中,物理实验所占据的比例日益增大,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原理是高中物理教学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邓伟.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3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