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尤为值得关注。肺炎支原体不仅可引发轻度的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和发热,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对儿童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1】。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于此类感染的易感性较高,且一旦感染,恢复过程可能较为缓慢,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在治疗方面,合理选择抗生素是控制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关键。阿奇霉素和红霉素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2】。阿奇霉素凭借其良好的组织穿透力、较长的半衰期以及每日一次给药的优势,成为治疗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之一。而红霉素,作为传统抗生素,通过静脉滴注能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对控制急性期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关于这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的对比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序贯疗法,即初期采用静脉给药以快速控制病情,随后转换为口服药物维持治疗的策略,因其可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并提高患者舒适度,正成为研究的热点【3】。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与传统的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方案,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中的效果,包括临床疗效、安全性、患者依从性等方面,为优化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深入分析,期望能为儿科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决策参考,进一步提升儿童患者的治疗结局与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聚焦于2023年度(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儿童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其配置为两个平行的研究群体:观察组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同样为30例。具体到性别构成,对照组包括16名男性和14名女性儿童,其平均年龄为6.38岁,年龄波动范围的标准差为2.14岁;观察组则有17名男性和13名女性,平均年龄略高,为6.72岁,年龄分布的标准差为2.58岁。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比例和年龄分布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注射用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案,具体措施为:患者入院后,首日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剂量按体重计算,一般为10mg/kg,单次给药,随后转换为口服阿奇霉素,剂量调整为10mg/kg/d,分1次或2次服用。
观察组则采取阿奇霉素序贯以及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的综合策略,具体措施为:初始阶段,患者接受红霉素静脉滴注,剂量为20-40mg/kg/d,分2-3次给予,持续3至5天以迅速控制感染症状;病情稳定后,转为口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此方案旨在结合红霉素的快速病原清除作用与阿奇霉素的便捷性及良好耐受性,探索更优的治疗路径[4]。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密切临床观察,并记录任何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咳嗽症状终止的时间点,肺部湿啰音消失的具体时期,以及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以此来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缓解症状的时效性。
2.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情况,涵盖TNF-a、IL-6、hs-CRP,通过检测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评估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5]。
3.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系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及腹痛等常见不适,以全面了解各疗法的安全性概况。
4.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综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体改善情况,为治疗效果提供全面的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及X2检验,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6.02±2.03、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7.13±0.82、退热时间2.03±0.52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14±1.29、8.92±1.05、3.68±1.14,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
2.2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a为12.18±3.07、IL-6为16.58±3.91、hs-CRP为5.19±1.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4±3.62、20.39±5.14、21.65±6.18、9.53±2.04,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情况
2.3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产生1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发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共6例,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2.4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3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与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在提高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阿奇霉素序贯加红霉素静脉滴注)在多个关键指标上表现出了显著优于对照组(仅注射用阿奇霉素)的结果。
首先,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这表明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更快地缓解临床症状,加速患者康复进程。这一发现对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及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快速降低体内细菌负荷可以有效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进而加速症状缓解。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的联合应用通过迅速控制感染,减少了因持续感染引发的肺部炎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如咳嗽、湿罗音和发热等,从而缩短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6]。通过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可以显著减少住院时间,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还提升了医院病床周转率,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服务于更多的患者,提高了医疗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能力。
其次,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TNF-a、IL-6及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该治疗方案不仅能有效控制感染,还能更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减轻炎症对机体的损伤,促进病情全面恢复。尽管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属于同一类抗生素,但它们在抗菌谱上存在细微差异,对不同病原体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联合使用可以在作用时间、作用位点或作用机制上形成互补,增强整体的抗菌效果[7]。
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仅1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而对照组则出现了多种不良反应。这一结果强调了治疗方案选择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说明阿奇霉素序贯加红霉素静脉滴注的组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也兼顾了良好的耐受性。
此外,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假设,即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合红霉素静脉滴注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对于改善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结局具有积极影响。阿奇霉素和红霉素都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能有效对抗多种细菌,包括一些对其他类型抗生素耐药的细菌[8]。序贯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覆盖更广泛的病原体,减少因单一用药导致的耐药性问题,从而更彻底地清除感染源。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供的证据支持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红霉素静脉滴注作为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一种优化治疗方案,其不仅能够加速临床症状缓解,降低炎症反应,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闫树学,王璇.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与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效果比较[J].妇儿健康导刊,2023,2(8):108-110.
[2]任平,于萍,沈磊,赵兴伟.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43-44.
[3]郭红燕.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9):0072-0074.
[4]刘焱.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探究[J].科技与健康,2023,2(6):77-80.
[5]郝俐.红霉素结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应用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17):59-61.
[6]潘华宝.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12):0071-0073.
[7]李佳,姜华,任文娟,高春燕.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10):1580-1581.
[8]孟丽君.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3):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