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减”基于物理实验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
“双减”,顾名思义,一要减轻课后作业负担,二要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改革的关键是减轻学生的重担,无论课后作业还是校外培养,关键都是从书山题海中走出来,真正学习,经过学习得到全面发展。“双减”的关键是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学识丰富、思维敏捷、心理健康和品德优良的人。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组成,它旨在利用动脑思考和实践操作正确认识物理知识。在“双减”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不再局限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还应通过实验操作实现综合发展,具体包含问题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2.1 教师思想落后
在“双减”背景下,自主协作和探究交流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与社会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某些教师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注重理论教学,以物理知识与解题方法讲授为主,将教学重点放在中考备战,依托考点开展教学活动,忽略实验教学,有些教师还会占用实验课。此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致使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不是很高,阻碍了新课标的达成。
2.2 呈现方式单一
物理实验不仅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而且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实验应注重动手操作,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所呈现的方式较为单一。某些物理教师为缩短教学时间,利用演示实验取代探究实验,利用讲解实验取代操作实验,忽略动手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整体的实验探究能力不是很高,在实验本质方面的认识不足。
在信息化时代,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实验教学也同样如此。但物理教师仍然以传统方法为主,依托书本按部就班开展操作,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较少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整体教学缺少时代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3 初中物理实验改进的意义
3.1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以往的实验教学大多通过教师的演示来阐明物理概念与原理,学生较为被动,无法真正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然而,“双减”政策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所发挥的作用,希望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教学氛围,在增强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借助实验对物理知识进行验证,深化知识理解。
3.2 培养合作精神
依照“双减”政策,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凸显团队合作,绝大多数情况下,物理实验不能凭借一人之力完成,团队协作较为关键。为此,在实验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增强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应锻炼团队思维,借此达成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
3.3 符合“双减”的要求
在“双减”背景下,物理教学应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展,有效培养其科学素养。而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双减”的要求。学生为了完成实验任务,务必要细化各个实验步骤,积极探究,这有利于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的培养。
4 初中物理实验改进方法
4.1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实验器具,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而且应带着学生共同开展实验。教学课时通常比较紧张,大多数教师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观察,缺少动手操作机会。在“双减”背景下,应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然而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切身操作实验,实验器材不够用,为此,教师可依托实验室实际,组织学生独立制作教具开展实验探索活动。
例如以“光的传播”内容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个空的易拉罐,带领学生利用小刀对易拉罐底部进行开孔,在此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再用保鲜膜覆盖易拉罐口,指导学生把罐口和灯光相对,并仔细观察保鲜膜上所呈现的图像。待观察完以后,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表述实验现象,随后教师加以总结,阐明其中的原理。经由实验教具的制作和实验观察,可让学生有效理解小孔成像原理,学会物理知识,增强专注力与操作力,优化教学情况。
4.2 深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知识的根本是应用、创造更好的生活。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应深化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生大多对新鲜事物较为好奇,利用生活化教学可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增强物理知识的吸引力。同时,生活化教学还能强化物理认知和探索,将学生的主体性完全发挥出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开展生活化教学还可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进行探索和思考,这在物理综合素养增强中发挥着巨大的意义,可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此,在“双减”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应强化和生活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以“力”的内容为例,为让学生明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带领学生拔河,经由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可利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演示,经由互挂和拉引,让学生明确这一相互特性。此类实验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也能提升物理学习效果。经由切身体会,实验结果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并能利用这些知识来阐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4.3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减负增效
教师应形成现代化教学理念,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借此攻克现实难题,实现减负增效。
首先,依托信息技术所形成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对初中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并能大幅提升学习成效。
其次,网络上包含多样化的视频资源,这些视频资源能够直观展示实验步骤和现象,加深学生的认知。以“电流和电压”为例,这些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物理概念,在具体的实验过程可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呈现,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因课时和危险性的因素,某些实验无法在实验室中展开,为促进学生的理解,可应用实验视频资源,完成演示。
最后,信息化教学具有突出的共享性和重复性,基本上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学生对于未掌握的知识可利用课后时间反复多次学习。基于“双减”背景,广大教师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借此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4.4 以探究型实验为主,提升学习自主性
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切身参与的机会,具有育德和求真等多项功能,但上述这些均建立在学生的实践探索之上。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教师大多直接“投喂”,这阻碍了实验价值的发挥。
5 结语
综合来说,基于“双减”背景,物理教师对于实验教学形成了清晰的教学方法,广大教师主动响应国家政策,依托“双减”政策深刻反思,基于反思强化实践,不断解决问题。在“双减”背景下,为做好实验教学,应强化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兴趣,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减负增效目标。另外,应依托实际进行合作学习,强化综合能力培养,让“双减”政策真正推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苏益娟.“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策略[J].华夏教师,2022(17):27-29.
[2] 蒋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2(13):129-131.
[3] 王永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2(1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