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缺乏兴趣爱好、自我否定和自杀倾向,由于社会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易复发。现在,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是以抗抑郁药为主,5- HT再摄取抑制剂(5- HT)是其重要的抗抑郁药物,但因患者依从性差,无法按医生指导用药,导致疗效不佳[1]。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并与家人、朋友一起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从患者本身出发,加强患者对抑郁的认识,并与患者进行及时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通过及时的沟通与疏导,可以让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缓解,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多与家人、朋友交流,让他们感觉到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关怀,从而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2]。基于此,本研究拟选择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使用抗抑郁药的同时,开展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抑郁症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21-64(35.26±2.22)岁。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1-65(35.78±2.50)岁。两组资料可比性高,P>0.05。入选标准:(1)全部符合《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2) 全部患者和家属都对本研究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此项研究是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实施的。排除标准:(1)躁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症等;(2)患有重度气质障碍或恶性肿瘤的患者;(3)患有孕期或产后抑郁症的患者;(4)在试验过程中中途离开或失访者。
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别(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在护士的指导下,给予药物治疗相关的护理,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的现象,要立即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 (2)安全护理:了解患者的抑郁情况,加强巡视患者的频率,密切注意患者的行为和反应,必要时可以进行一些预防和干预。(3)当患者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时,可以采用鼻饲法、静脉法或者肌内注射抗抑郁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
观察组采取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除常规护理外,选择有较好经验、经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护士要对患者保持友善、亲切的态度,微笑着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因,并对患者的精神状况及临床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发放抑郁症健康知识手册、交谈式健康教育、抑郁症专题讲座等方式,将抑郁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患者,帮助患者对抑郁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整。(2)心理干预:护士耐心聆听患者诉说自己的心声,了解患者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经验,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所遭遇的问题,让患者消除忧虑,保持愉快的情绪。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习如何用恰当的方法来护理和关怀抑郁患者,避免给患者带来负面的影响。(3)认知重构。通过护士的协助,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来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上的问题,同时,也能让患者建立起自信,引导患者在认知训练中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培养健康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健康的心理和相适应的行为。通过一对一的交流、集体互动等方式,让患者认识到不良认知对治疗和生活质量的不利影响,促进患者的不良行为的改善,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工作。(4) 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家属、亲戚朋友们多和患者保持紧密的联系,引导患者的家属学会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避免由于不当的表达而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使患者感到来自于亲人、朋友的理解与支持,从而缓解抑郁症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交往,并要提醒患者遵医嘱治疗。(5)娱乐疗法:通过一些娱乐活动,如音乐治疗、阅读、电影欣赏、生物游戏等,增强患者对外部现实的参与感,使患者的孤独、自卑、冷漠等情绪得到缓解。在此过程中,有专门的护士对抑郁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并用录音带引导他们做程序性肌肉放松、内外境想象训练和语言引导。(6)出院后的随访:在患者出院后,与患者交换联系信息,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和电话随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随访追踪,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心理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23.0软件统计进行了 x2、t检验,P<0.05则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负性心理指标
观察组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护理前后负性心理指标比较(`x±s,分)
2.2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观察组的指标更高(P<0.05)。
表3两组满意度比较
2.4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理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征,当病情较重时,患者可能会产生自杀的想法,甚至会有自伤、自杀等行为。随着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对抑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抑郁的发生与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它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引起抑郁的复发,因此,加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3]。
本次研究中,在对抑郁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治疗依从性达到了97.50%,可见,心理护理使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它能使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降低复发的几率,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5]。
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的认识,矫正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识,进而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以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和情绪都是比较敏感的,因此,在积极的引导下,患者的家属可以掌握很好的交流技能,可以很好地向患者表示支持和理解,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6-7];而认知重建可以帮助患者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患者能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各种事情,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能主动地与护理人员进行合作[8-9]。通过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患者的人际交流能力的恢复,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性,有利于患者早日重返社会;通过开展文娱活动、放松训练等综合治疗,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对外部现实的疏远感和陌生感,促进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以一种积极愉快的态度来配合临床的治疗与护理工作。通过出院随访,可以对患者实施持续的心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
总之,为了改善抑郁症状,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综合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其临床效果的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庆芳.综合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2):151-153.
[2] 王珍兰.综合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1):195-197.
[3] 程俊, 张瑜,张晓娜.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5):131.
[4] 张媛媛.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8,37(28):148-150.
[5] 段红玲.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0):291.
[6] 颜巧观.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4):145-147.
[7] 张波.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7,2(02):140-143.
[8] 钟海平, 陈迪锋,吴桂红.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5,35(01):54-56.
[9] 孙萍琴, 杨永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3: 4.
[10] 孙萍琴,杨永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