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供电营销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然而,诸如供电线损、电费拖欠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供电营销服务是连接电力企业与用户的关键环节,其风险防范与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深入分析供电营销服务面临的核心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以期为供电企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一、供电营销服务的核心风险
供电营销服务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其中供电线损、用户拖欠电费以及企业内部机制不完善是三大核心风险。首先,供电线损问题长期困扰着电力企业。由于输电线路老化、非法窃电等原因,导致线路在输送电能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损耗,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也影响了供电质量和稳定性。据统计,我国供电线损率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每年损失的电量非常可观。其次,用户拖欠电费也是一大风险隐患。部分用户受经济状况或支付意识的影响,存在长期欠费、恶意欠费的行为,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效益,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电费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最后,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潜藏着风险。营销业务流程不够优化、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都可能导致营销服务质量下降,影响企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一些供电企业对营销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二、提升供电营销服务风险防范水平的有效对策
(一)定期检修供电线路
供电线路是输送电能、保障供电安全的关键设施,做好定期检修维护至关重要[1]。供电企业要科学制定检修计划,根据线路的重要程度、运行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检修频次和时间,既要兼顾供电安全,又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用户用电的影响。在检修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红外测温、超声波探伤等先进检测技术,全面排查线路安全隐患,重点关注绝缘子、金具、导线等关键部位,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的设备设施,消除事故隐患。同时,供电企业还要加强检修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其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规范检修操作流程,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坚决杜绝检修作业中的“三违”行为,确保检修工作安全、高效、优质完成,为安全可靠供电提供坚实保障。此外,供电企业应积极引入智能化巡检技术,如无人机巡线和机器人巡检等,提高巡检效率和精准度。建立健全设备健康评估体系,实现预测性维护,从被动检修向主动预防转变。同时,要注重生态环保,在线路检修和维护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加大电费收缴力度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正常运营的经济基础,加大电费收缴力度势在必行。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电费催收管理制度,细化催收时间节点、方式方法和考核奖惩等内容,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电费催收机制。针对长期欠费、恶意欠费等高风险用户,要采取“红黑名单”管理、信用惩戒等综合措施,加大催缴力度。同时,供电企业要加快“互联网+电费服务”建设步伐,积极推广网上缴费、移动支付等智慧缴费模式,拓展电费支付渠道,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缴费服务。可借助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精准识别不同用户群体的用电和缴费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电费策略营销,提高电费回收率。此外,对于确有实际困难的欠费用户,供电企业要本着“应收尽收、能免则免”的原则,采取延期缴费、分期缴费等方式,帮助其渡过难关,防止欠费风险进一步扩大。为进一步提高电费收缴效率,供电企业可考虑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电费交易的自动化和透明化[2]。同时,加强与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推出多样化的缴费优惠活动,提高用户主动缴费的积极性。
(三)完善企业内部机制
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是防范化解供电营销风险的治本之策。供电企业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持续推进营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业务流程,精简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信息化运营。要强化营销、发用电计划、财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营销风险防控体系,完善风险预警、评估、预防、处置等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上,要突出风险管控导向,将风险防范实效与营销人员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挂钩,充分调动其主动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供电企业要切实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作风纪律严明的高素质专业化营销队伍。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杜绝营销领域的违规违纪行为。在完善内部机制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还应注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考虑设立首席风险官(CRO)岗位,统筹协调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智能化营销管理平台,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可视化,提高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
(四)加大法律法规完善力度
供电营销领域风险防范,既要靠内部治理,更要靠外部法治[3]。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电力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针对供电营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规范有序开展供电营销活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要进一步明晰供电企业与用户的权利义务关系,细化供电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内容,强化供电服务质量和电费回收等方面的法律责任,切实维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要加大供电领域违法行为的执法司法力度,综合运用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法律手段,从严从重惩处窃电、恶意欠费等严重侵害供电企业利益的违法行为,以法治利剑捍卫供电秩序。同时,供电企业要积极开展供电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依法用电、按时缴费的法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供电营销良性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电力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和自律公约,规范行业行为。此外,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和完善分布式发电、电力交易、需求侧管理等新兴领域的法律规定。
结束语:
本文系统分析了供电营销服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管理策略。未来,供电企业应持续关注新技术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同时,应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互动,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供电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供电营销服务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供电营销服务体系,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颖.供电企业营销服务风险防范与预警管理分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0,(06):61-63.
[2]郑小倩.供电营销服务的风险防范与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8):159-160.
[3]杨允勤.供电营销服务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6,(08):58-59.